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2-26 点击数:446
据温州商报2月26日讯:作为我市重点“温商回归工程”、温州单体最大的鞋服批发零售专业市场——温州大象城国际商贸中心,它走的每一步都令人关注。对于浙江森象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龙秋来说,这个年过得特别忙。正月初七,他接待一拨又一拨客人,为3月1日大象城二期开盘做最后的准备。这次以韩国馆为核心的大象城二期,有哪些面纱值得揭开?有哪些惊喜值得期待?
陈龙秋的专业市场情怀
温州人对专业市场有很深的情愫,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十大专业市场”,由于受生产要素等因素制约,本土专业市场式微,但温州人外出开办专业市场成为特殊奇观,据有关数据显示,230万在外温州人,建立了500多个专业市场、40万个营销网点,成交额超百亿“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中国轻纺城”等巨无霸也是以温州商人为主体。
出生于永嘉乌牛的陈龙秋曾在北京等地有过成功经营专业市场的履历,京温服装市场成功开办,陈龙秋就是关键人物之一。
在记者多次采访中,感觉到陈龙秋对这种现状一直耿耿于怀,在家乡重振温州人专业市场的情怀促使他18年后“回归”。2013年年底,浙江森象置业成功摘牌动车温州南前一排一号地块。“温州鞋服领先全国,却缺少如义乌、海宁等地的大型专业市场,无法支持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陈龙秋这样向记者表示。
一年多之后,这地块正在变成26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从去年2月9日大象城一期认筹,到当年5月9日展厅全面开放;从9月19日第一期2000个商铺的火爆热销,到2015年2月6日认筹,再到于3月1日开盘的大象城二期,大象城走的每一步都令业界关注。
专业市场的“电商焦虑”
对于广大的专业市场经营者来说,当电商浪潮兴起后,他们很快发现,许多采购交易通过线上即可完成,商户们开始为交易量发愁。一边是电商交易额在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中占比的节节攀升,另一边则是实体专业市场在舆论中所遭遇的唱衰论调,专业市场经营者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电商换市、O2O模式、产业综合体,一些专业市场开始高调拥抱互联网,线上线下联动的融合发展成为共识,但如何转型和前置规划却没有清晰成熟的路径。在温州地区尚存的超亿元的49个专业市场的经营者身上,普遍弥漫着一种“电商焦虑”。据《温州市专业市场专项规划(2014-2020年)》称,温州专业市场要从“有形”向“无形”市场转变,要建立起网上交易市场,做活专业市场,这也仅仅是给出粗放的方向,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言。
大象城俨然是先行者,在众多专业市场在探电商如何落地时,大象城在市商务局、瓯海区政府和瓯海区商务局的支持下,其“阿里巴巴温州产业带”2014年被省商务厅列为重点项目。
大象城模式
大象城的新商业模式,在温州宏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介入营运策划后,使这个体验式新型专业市场发展路径非常清晰。温州宏鼎商业董事长洪伟曾说:“只能批发的批发市场将落伍,E、T、E将是未来发展方向。”他所说的E、T、E分别为experience(体验)、travel(旅游)和electronic business(电商)。
而大象城的规划正是严格按这个理念去执行,从1层到7层,从潮流女装到高档饰品,从品牌男装到制服定制,从与韩国东大门市场、韩国服装商会、韩国设计师联盟战略合作的韩国时尚馆,到品牌直销中心到电商基地,从奥特莱斯直营店到美食广场。都充分考虑了电商创业潮带来的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
在硬件上,开车上八楼、层层设停车场的独特设施,下沉式广场的双首层商业布局,都体现了前瞻性的商业智慧。去年,大象城携手全球最大的网络贸易平台阿里巴巴,携手打造“阿里巴巴温州产业带”电商平台,未开业先为经营户“预定”数十亿元订单,实现了渠道扁平化。聘电商女神何宁宁作为大象城形象代言人启动全球招商,都在开启着温州专业市场的模式变革。
电商在空中飞,而大象城正带着商户到来到风口。正如省政府党组成员郑宇民近日所说,“传统的专业市场迟早会走到山穷水尽处,要活下去必须换一个境界,要坐在水的尽头处,看云在天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