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金融科技时报10月18日讯: 继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之后,宁波再次成为国家级改革试点城市。科技部日前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宁波和河北建设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经验。
“产业发展对技术需求旺盛、民间资本充裕、体制机制灵活、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是宁波成为国家级示范区的四大优势基础。”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宁波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1.6%上升到2.4%,增长5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662家增加到1519家,增长1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702亿元增加到5383亿元,增长了一倍;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增长超过4倍和3.5倍。
未来5年,宁波要承担加快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布局、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空间、推动重点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科技金融支撑服务等八大任务,开展新型技术研究院及研发组织建设试点,专业化众创空间及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试点,企业创新方法、创新标准和研发(转化)准备金制度试点,民间资本境外研发创新投资PPP模式试点,科技金融试点等8项改革创新试点。其中,科技金融试点包括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等。
到2020年,宁波示范区建设将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为核心,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对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探索科技创新资源薄弱的城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模式,争取在企业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民间资本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全面建成一个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成功研发和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产品,衍生培育一批原创型新兴产业,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具有示范意义的成功经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