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杭晨报8月1日讯:(记者 沈黎勇 通讯员 刘梦颖 张婧) 上半年,我区实现专利申请9159件,专利授权5618件;全区已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5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0.99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9.8%。高新企业已经成为我区创新创造的主力军。
高新企业蓬勃发展 经济贡献突出
在余杭,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创新发展成为企业共识。
“运达风电”历来重视科技创新,以研发提升竞争力,在技术的新“风口”占据先机。1972年,公司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18kW风力发电机组,实现我国在中型风力发电机组研制史上的零突破;1999年,自主开发250kW风电机组成,为国内最早投入批量商业化运行的风电机组;2018年,“低风速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7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公司共申请专利近200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8项,其中核心发明专利“一种大型风电机组独立变桨控制方法”还获得欧洲专利局的授权……一项项成就,留下了“运达风电”的创新足迹。近年来,公司产值稳定保持在30亿元以上,成为浙江省新能源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在我区,像“运达风电”这样依靠自主研发不断创新、发展的企业不胜枚举。“浙达精益”开发成功高精度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在神舟登月船、蛟龙号6000米水下得到应用;“春风动力”自主创新成果“春风摩托CF650G”被正式确定为外国元首来访开道护卫车,为我区的中国民族产业品牌全面走向世界提供新的重要契机;“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盐酸埃克替尼被誉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先后被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863”计划;“易文赛”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干细胞药物治疗禽流感上的重大突破,为推动我国干细胞技术研究创新与产业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用科技创新实现我们的健康梦……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数量和发展水平是区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集中反映。我区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从企业“孵化期”到“初创期”再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条,我区已成长起一批有竞争力、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区年均新增“国高企”100家,享受政策的“国高企”数量从2015年的338家增加到2017年底的55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15年的48.9%提高到2017年58.0%。上半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0.99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9.8%,较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
“国高企”不仅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更是科技与经济、科技与产业密切结合的重要载体。我区扶优扶强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全区工业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50强中有33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区22家上市企业有20家为高新技术企业;6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有53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发挥了大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阿里巴巴、贝达药业等国际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极大地提升了余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自2008年启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以来,我区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为传统产业,产业分布并不均衡。近年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科技项目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多元化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557家高新技术企业领域分布数据来看,我区55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共有186家企业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2016年前,该领域称作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领域),占总数的比例由2014年的46.4%下降为33.4%;新材料、电子信息领域企业占比分别较2014年提高2.3、4.4个百分比,以22.6%、17.1%位居第二、三位。
明确的规划指引高新企业发展
今年,我区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区“国高企”完成杭州市下达的1090家任务,力争1145家。6月20,区长陈如根专题调研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等工作,强调高企倍增工作是今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确保完成三年倍增任务。随后,我区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陈如根任组长,常务副区长祝振伟、副区长王志强任副组长,区科技、财政、国税、地税、统计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平台、镇街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
为保障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开展,我区出台了“科创十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公共平台搭建、相关配套产业建设、企业融资与成长路线指导、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全方位的综合体系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到60万元。对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科技进步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等245家企业和18位创业创新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共发放奖励资金14490万元。
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切实形成合力。按区域、分年份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任务进行分解,并纳入年底综合考评。区科技局联合各平台、镇街,通过集中培训、座谈交流、上门服务等方式,大力宣传科技创新政策,挖掘潜力培育对象,梳理重点辅导企业,累计开展培训、座谈活动十余场,服务企业逾千家次。面对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区科技、税务、财政等部门保证人员、加班加点、优化服务,保障高企申报工作顺利开展。
区领导及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先后带队至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良渚新城、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重点平台和仓前、闲林等重点街道调研推进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精准服务申报企业,既抓重点平台,又不放弃零星地区,区科技局副局长郑红两次到鸬鸟镇服务企业,并帮助该镇首次实现申报“零突破”,到目前,全区已初步梳理了393家企业,其中第一批154家计划申报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有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我区建立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按照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遴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对照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等指标挖掘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纳入余杭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充分利用523工作打下的良好基础,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