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据2006年-2016年民航局《全国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对全国主要城市机场的客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首先,北上广三座城市仍是国内机场客货量最高的城市,但随着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其所占比例已经大幅下降;其次,并非所有城市的机场繁荣度均与GDP有一致性;第三,中国“航空第四城”尚不可知——成都正遭遇强力追击。
江北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投用,将给重庆经济带来哪些影响?重庆能否以此为契机,在发展临空经济上大有作为?
四城发力机场建设
2016年,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四座西部城市上榜。它们分别是:排名全国第四的成都,排名第五的昆明,排名第八和第九的西安、重庆。
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成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628万,而重庆江北机场仅为成都的一半,大约805万。10年之后的2016年,成都的吞吐量为4603.9万,重庆是3588.9万。二者的比值,改写为1∶0.78。
随着总建筑面积约53.7万平方米的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投用,江北机场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运行需要,和成都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来自成都的消息称,成都将投资718.6亿元,在天府新区打造第二机场。新机场预计2019年通航,其规模约为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2倍。远期,该机场将建设6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的需求。
来自重庆交委的消息称,在“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力争开工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楼,并启动第五跑道规划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第五跑道建成后,江北机场可承载8000万—1亿的旅客吞吐量。”曾参与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设计的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邱小勇说。
昆明希望利用其靠近东南亚、南亚的优势,航线网络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及主要城市全覆盖,通航点遍及五大洲,做中国对东南亚的经济、贸易桥头堡。
西安则认准了自己在“一带一路“上的位置,仅2017年就规划新增10条以上国际航线。
抢滩临空经济
发力机场建设所为哪般?
国际民航组织研究显示:机场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0万人次,可带动地方GDP增长3亿美元,直接带动3500人就业。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投入产出比可达1∶80。
有专家指出,“多城发力机场建设,实质是为了在我国内陆最重要国际航空枢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上占位,更是我国经济开放和改革向内陆延伸的体现和反映。
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蔡焘表示,但凡经济强国、发达地区或国际化大都市,它们的航空业都比较发达;航空业的加速发展,也将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衍生出庞大的临空产业集群,以此助推地区开发开放。
还是数据最有说服力。2016年,江北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588.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6.1万吨,在全球机场的排名升至第55位。与此同时,重庆经济也快速发展:近年来,重庆GDP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趋势,进出口贸易额更是翻了10多倍,总计超过1000亿美元,吸引了2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2013年,我市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设临空经济区的构想。2015、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用航空局先后下发文件,重庆成为首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2017年5月,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提升江北国际机场枢纽集散功能,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并划定了总面积147.48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示范区。
航空新格局
事实上,发展临空经济,重庆并非只有江北机场这一个“杀手锏”。
重庆正在构建“一大四小”的全新航空格局:江北国际机场,是该格局中的“一大”,巫山神女峰机场、万州五桥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武隆仙女山机场共同构成“四小”,从而形成干支联动的综合运输体系。
此外,通用航空、航空小镇的发展也方兴未艾——
2016年11月,城投集团与永川区签约:在大安建设总占地约80.9公顷的一类通用机场,主要用于开展试飞、飞行训练、应急救援、商务飞行、旅游观光等业务。
2017年5月传出消息:荣昌区将布局航空货运机场。该机场的主要客户是快递航空公司,它作为成渝地区远程国际货运的补充,将为成渝地区笔电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快捷航空物流服务。
在渝北龙兴,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重庆两江航空产业园为依托的一个全新的航空小镇已现雏形。
该小镇为一类通用机场,拥有总长度1200米跑道,并获批了314平方公里试飞空域及航路;中国民航飞行院、两江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入驻;瑞士皮拉图斯固定翼飞机、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在此实现复装……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市在渝东南地区将实现通用航空全覆盖,以旅游航空为重点,依托精品景区,着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航空小镇。
一个覆盖城乡的航空新格局正在重庆形成。
(8月25日经济日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