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

Economic watch
2018中国会展创新者大会在渝举行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01-29 点击数:255

    1月24日-26日,“以创新重构会展生态圈”为主题的2018中国会展创新者大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重庆市会展办主办,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承办,获得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以及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等组织的联动支持,吸引了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300多名嘉宾莅临。

    会上,来自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会展工作委员会、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等机构和行业的各路大咖,围绕会展行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广泛的交流,分享了各自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智慧。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处长张哲、机械汽车展览秘书会秘书长张效林、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会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赵闯、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熊林、重庆市渝北区副区长唐密、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寄然、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刘松萍、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薛利等领导和嘉宾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

    观点点击1

    AI构建新会展生态

    在“会展创星说”的分享环节,在主持嘉宾长城会创始人&副总裁周景龙的引导下,创星嘉宾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王登云、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博览会张萌、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杜雯婧分别就本次会议主题带来精彩纷呈的演说。

    “我们的生活其实已经AI化了,无论是用手机导入名片,还是网页自动推荐满足个体用户需求的新闻内容,都运用了AI技术。”王登云认为,随着技术不断完善,人工智能进一步显示出它的巨大潜力。当前,会展业已经开始尝试让AI介入,目的是更好地提高效率、提高体验、节约成本,甚至完成一些原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比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使得原本困难的展会建模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大至整个会场的快速建模,小到一件产品的精细扫描,人工智能都能做到尽善尽美,真正实现展会3D化。更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将解决会展所面临的时空限制问题。

    “一场3天的活动,通过AI就能成为一场365天的全球性展览。除此之外,在展会的3D模型中加入游戏、人物或者进行智能化设置,有助于提升互动性,能给观众带来更真实生动的体验。”王登云说。

    会展行业如何和人工智能更好地结合,中国制药装备协会信息会主任张萌在会上提出了4个人工智能与会展行业的结合点。

    首先是智能布展,一方面,通过前期提供的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对布展的货车进行识别,结合布展需要及场地条件,由系统自动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调度建议,这改变了现在的效率瓶颈。另一方面,自动系统生成的报告能让管理人员掌握现场布展进度。

    二是智能采购,通过现在比较成熟的AI智能面部识别技术,主办方能够引导、帮助展会的重要需方,并记录他们的参观轨迹,为需方找到合适的供方。

    三是智能报告,人工智能可以结合展会大数据,全面快速分析出每一个展位客户的流动情况甚至是参观观众的属性,并综合本类别企业,进行横向比较,最后提供给参展商对企业发展趋势的思考。这样不仅大大帮助了企业的成长,还能抓住一些原本可能流失的客户,同时,它也能给主办方提供更完整的市场走向的分析图。

    四是智能维护,智能系统有自我分析、自我清理的能力,它能够自动清理没有附加属性的数据,找到核心的价值数据,为主办方的运营提供时间和成本的节约,极大地提高效率。

    在分享嘉宾们们看来,会展业是最重视数据的行业之一,但是在从一般数据向大数据过渡的过程中,会展业仍处在探索阶段。大数据的主要用途之一在于预测,即基于消费者洞察的分析和推断。

    因此,理想情况下产品的研发、设计应该基于大数据对消费者偏好的“捕捉”和归纳,具体到展览,在“展览立项”分析上,大数据还很少发挥作用。但毫无疑问,智慧会展符合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会展市场的实际需求,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正在让会展智慧起来。

    观点点击2

    跨界思维驱动会展创新能力

    谈起跨界思维对会展创新的驱动作用时,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刘松萍,ExpoSCM(会展供应链)创始人&CEO吴菲,上海华夏家博会董事长王国平,阿里巴巴行业高级专家邓萌4位嘉宾现场进行了深入探讨,脑洞大开的思维让现场嘉宾大呼过瘾。

    分享中嘉宾们表示,一个行业的发展创新往往来自于行业外部,也就是经常被提到的鲶鱼效应,外部力量的进入会打破原有秩序和思维定式,成为行业变革动力。会展业作为平台性质、兼具社会和经济属性的行业,先天具备跨界基因,因此会展创新必然从跨界企业开始,变革必然由跨界融合激发。

    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跨界思维?刘松萍提出,一要主动,跨界思维是需要行业的人主动去深入跟政府配合,跟行业融合。会展行业需要这种思维、这种主动性。

    二是深耕,除了要打通行业产业链以外,还要利用资源,包括参展商和观众资源,利用他们的力量深耕行业、从行业吸取资源。

    三是共赢,过去讲分享资源,现在则是共享资源、共创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跟科技企业、技术手段,以及相关行业配合,资源共享、共赢。

    四是开放,如今社会在发生变化,会展行业技术手段、盈利模式、渠道模式发生了改变,因此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会展人一直强调数据是核心资源,但是如果这些数据不能为你所用、产生价值,那么就是浪费。因此,需要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分享和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在行业经营中的贡献。

    针对怎么跨界,跨什么界?张效林提出,跨界其实是反映我国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会展需要跟踪服务的。当前,我国提出要发展先进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这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产业所必须的。所以,作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专业会展,更要发挥先导引领作用,因此跟互联网融合是必须要进行的事。

    同时,现在产业边际越来越模糊,拿汽车展来说,将来就演化成一个移动终端,当前汽车展的模式都很难再长久持续下去。随着共享汽车、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所以必须要敏感地认识到这一点,来实现跨界。

    观点点击3

    数字时代的场馆:变革与超越

    此次大会上,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薛利、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副总裁徐强、南京河西会议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庆瑄、重庆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4人,则代表场馆及主办方对数字时代会展场馆的数字化变革进行了期许展望。

    分享嘉宾认为,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展业的发展模式将发生变革。这将不只是会展业某一个环节的变动,而是会展产业链各环节都需要改变的一场变革,移动互联的兴起是这场变革的源头,这些新技术为展览、交易提供了更便捷、更多样化的模式,同时,也促进会展更好发挥平台作用推动产业融合和升级。

    “全国正处于修建超大型展馆的时期,现在各个场馆都在做多元化经营,有展览、演出,还有很多的大型活动,作为场馆来说,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宋薛利指出,在此背景下,场馆要创造3个平台:一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服务平台,对展馆来说需要更多协调和统筹的能力;二是在展馆打造一个链接主办方、展商与关注的交互平台;三是有一个提升效率的智能管理平台,徐强则提出,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场馆革新:第一是从服务主办方的角度,怎么给主办方创造附加价值。第二是从场馆本身来讲,怎么做好场馆本身的工作,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

    “一个智能的展馆,是让观众感觉轻松的展馆,展馆越来越大,怎么让主办方、观众觉得好用,给大家提供友好的环境,让大家在轻松,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进行对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是智慧展馆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徐强说,比如要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展馆的平台上去,提供一些公共的信息服务,以及收集现场观众对展会服务的要求,有效地帮助主办方提升体验等。

    张庆瑄则十分推崇建设线上云展馆。在他看来,线上云展馆的建设成本低,效率高,同时还能通过区块链技术把各地展馆联系在一起,实现平台的共享发展。

    “用户一次注册,终身有效,各地通用,我们通过电子身份就会发现观众到底去了哪些展览,参观了哪些展位,展商参加了哪些展览,从而搭建起一个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共享。”张庆瑄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