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12-18 点击数:638
重庆日报12月18日讯(作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庆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回首重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成就辉煌的40年,我们将从伟大实践中汇集起新时代继续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重庆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重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渝考察指导,为重庆发展定向导航,对重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设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40年来,重庆改革开放的每个关键节点都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密不可分:1983年被确立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大城市;1997年成为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2007年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7年挂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站在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不仅将重庆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更提供了诸多机遇和保障。40年来,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既是重庆改革开放顺境中的航向标,更是逆境中的定盘星。在面对政治风波、金融危机,遭遇特大洪水、非典、干旱等风险和自然灾害考验时,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重庆党组织以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责无旁贷的政治担当,沉着应对各种挑战,维护了大局稳定,保证了重庆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只要坚持党的领导,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能克难制胜、化险为夷,任何激流险滩都阻挡不了中华号巨轮破浪前行。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引领重庆各项改革走在前列。在全国一盘棋的顶层设计下,重庆的改革开放既遵循共有规律,也有许多解放思想、自主创新走在全国前列甚至开先河之举,不仅推动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对全国的改革开放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个世纪70年代末,嘉陵机器厂在“军转民”改革中率先解放思想、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制造出中国第一辆国产民用摩托;80年代中期,由重庆发起的“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横向联合的最早形式,对西南一片、长江一线的开发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90年代初,重庆商业“四放开”经验成功推向全国,为探索流通领域的改革作出有益尝试;直辖后,以三峡库区干部群众为主体孕育和创造的三峡移民精神,为破解百万移民世界级难题和弘扬新时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作出巨大贡献;重庆首创的“地票”制度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全国的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了智慧;中欧班列(重庆)开“四季不停运”和集装箱运输国际邮包等先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敢闯敢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发展,才能确保改革开放充满生机活力,不断推向深入。
——以人民为中心,最大程度凝聚重庆改革开放的合力。改革开放之初,市委专门成立落实政策小组,为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恢复名誉,有效调动了党员同志和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直辖后,重庆以破解“三农”问题为契机,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顺利实现“两基”目标,有效应对国企职工下岗分流再就业,适时启动廉租房保障制度,蓬勃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公租房建设,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切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2017年,重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9年的355元和150元增长到32193元和12638元。老百姓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实惠,改革开放事业也因此赢得他们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实现了依靠人民群众共同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实践证明,不忘初心使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助于我们凝心聚气形成推动改革开放的巨大合力。
——不断扩大开放,为重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重庆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83年,重庆被辟为有直接对外进出口权的内陆口岸,对外开放全面起步。1992年,国务院批准重庆为沿江开放城市,重庆狠抓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发展国际旅游等各项工作,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不断攀升。直辖后,重庆通过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改善发展硬环境,通过综合整治优化投资软环境,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的龙头作用,大胆“引进来”,勇敢“走出去”,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重庆以内陆开放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培育开放优势、壮大开放主体、优化开放环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推动重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保障。2017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达19500.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值达666039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8255万美元,总体上实现了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证明,坚持对外开放,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重庆经济腾飞的强劲动力。
——全面从严治党,提高重庆党组织拒腐防变的能力。“文革”结束后,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重庆市委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关键,分别于1977-1979年和1983-1987年进行两次整党整风,及时改变党内思想、作风和组织不纯状况,为实现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打下思想和政治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国内外形势变化,党的建设也面临更加严峻考验。为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市委按照中央要求,不断强化党的各项建设,通过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使党员干部党性得到锤炼,能力素质不断增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内教育逐步从“关键少数”向每一名党员拓展,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在全党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背景下,市委着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查处大量违法违纪案件。面对腐败问题导致的改革发展受阻和不良影响,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彻底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全面纠正政治、思想、作风、工作上的偏差。新一届重庆市委坚持破立并举、扶正祛邪,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四风”突出问题;坚持从严监督干部,严格选人用人机制,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全面加强,营造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我们党才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行千里,致广大。”重庆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历程雄辩地证明了党中央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伟大与正确,重庆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继往开来为新时代的接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更是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强大动力。“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积淀中汲取养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干部群众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做到“两个坚决维护”,落实市委提出的“三个确保”政治承诺,定能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庆工作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执笔:田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