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新貌

家乡新貌

New look at home
江津:提前解决“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1-11 点击数:594

  据重庆日报5月30日讯:年度计划12.74万人,实际完成量将达15.08万人——日前从江津区水务局获悉,2014年,江津将再次超额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目标任务。到2014年底,随着这些项目的完成,江津将提前一年将全区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饮水不安全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区财政每年拿出8000万元先建后补

江津地处“川东褶皱”和“川黔南北构造带”的过渡地带,幅员达3200平方公里,曾属农村饮水不安全严重地区。全区列入“十一五”、“十二五”饮水不安全规划人口达94.43万人,其中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人口83.62万人,乡镇供水及拓展区饮水不安全人口4.22万人,农村学校饮水不安全人口6.59万人。

从“十一五”期间开始,江津便采取中央和市里补助一部分、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一部分的方式,逐年按计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但因市里下达的投资计划有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推进速度并不能满足群众的迫切需要。

“晚修不如早修,为什么不可以加快工程进度,让群众早日喝上安全优质的自来水呢?”2011年,江津区委、区政府决定立足自身饮水不安全人多面广的实际,设立先建后补资金,采取区财政垫资的办法,多实施一批农村饮水工程。

从2011年至2014年,江津区财政每年都拿出8000万元先建后补资金,提前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投资计划,等市里投资到了后再归还区财政,由此实现滚动投资。数据表明,从2012年起,江津区每年都实施15万人左右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均投资规模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一倍以上。

由此,江津这一农村饮水不安全严重地区反而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上走在了前面,预计可在今年底完成所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前一年将全区列入规划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四项机制”保障饮水工程良性运行

大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好了,如何保证这些工程良性运行、让群众持续受益?江津区水务局由此探索建立了供水技术服务体系、水质检测中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资金、农村供水应急保障“四项保障机制”。

在建立供水技术服务体系上,该区一是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二是建立了由片区水务发展中心、镇街水务站、村水管员和水利服务志愿者组成的“三位一体”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落实了供水服务机构和人员。三是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工程管护人员专业化管理水平。

在建立水质检测中心上,该区专门成立了水质监测中心,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原水水质检测。目前还在积极筹建江津区水环境监测分中心。

在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资金上,分区级和镇村级进行筹集。区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维修管护资金每年纳入区财政水利专项资金安排,金额为3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集中供水工程取水、制水设施设备及输配水主管网等大型维修改造项目补助。镇村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维修管护资金采取受益群众一事一议协商筹措、水费收入中切块安排、村(居)其他收入中调剂补充等多种方式进行筹集,专项用于该饮水工程维修改造和工程管护。

在建立农村供水应急保障机制上,该区对农村饮水实施管网联通工程,对有条件、邻近的农村饮水工程能进行供水管网联通,确保供水,提高供水保障率。此外,积极配备送水车等应急物资,保证应急供水。

支坪镇白溪社区属严重缺水地区,2012年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后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但由于该工程从笋溪河取水,经两级泵站提水才能供水到户,总扬程达267.65米,加之供水管网长达25970米,电费高,水损大,运行成本非常高。为了办好这一民生实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该社区通过召开用水户代表大会,成立了饮水安全协会,只聘请了1名抽水员、1名供水管护员,抄表、收取水费等工作都由协会义务承担,从而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目前工程运行正常,水价只有4.60元/吨,群众非常满意。

文/罗霞 李彦欧 王琳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