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11-02 点击数:1064
商会秘书处讯: 11月1日,在2018全国重庆商会会长会议上,我会沈明会长作了题为“借鉴浙江经验 推进“渝商归渝”的交流发言,受到与会人员的积极响应。
沈明会长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5万亿元,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9.4%。这其中,民营经济已成为一支重要生力军。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结构需要优化,产业需要升级,企业需要扩张,要素需要保障,环境需要保护,市场需要更大的空间,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在新形势下,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外渝商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走出重庆,发展重庆,“为渝商归渝”作出在外渝商应有贡献。
沈明会长说,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天下渝商,是走出重庆,发展重庆的先行者和主体力量,已经成为推动重庆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以浙江省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100余万重庆人在浙江从事餐饮、建筑、房地产、电器、物流、计算机网络、智能制造等行业,其中有上规模企业1000多家,职业经理人数千人。实践证明,广大渝商在外创业,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既有利于当地的发展,也有利于重庆的发展。
沈明会长认为,推进“渝商归渝”工作充分认识其重要现实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产业升级转型的成功。资金及技术的引进能明显的改善产业的结构,对资金技术的投向进行合理规范地引导,将使产业结构实现更好的转型与升级,使得经济能更好地发展。在当前资本技术流动全球化和产业转移全球化日益加快的环境下,重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优化重庆产业结构,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渝商归渝工作的启动与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沈明会长认为,推进“渝商归渝”工作要注重学习借鉴浙江推动“浙商回归”工程经验做法。浙江省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以该省为例,近10年来,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浙商回归工程,这对浙江而言是引进了资金与技术,对浙商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业平台和机会。有资料显示,自2012年以来,浙江进入了产业创新的改善阶段,政府因地制宜,适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保障浙商回归工程的顺利进行,成功唤回了一批在外创业发展的浙商。在关于浙商回归若干意见出台后,各级政府也相继提出了更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完善体系。纵观浙江推进浙商回归工作举措,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注重规划布局和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2016年以来,该省及时实施浙江省鼓励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000亿元目标任务,并具体安排了“六大回归行动计划”及其配套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各地也专题出台了规划,形成全省上下的规划指导体系。与此同时,落实 考评考核、项目认定、政策配合、项目服务等工作责任。建立省、市领导联系商会制度,带头落实重大项目,发挥了示范效应。
二是注重改革创新和平台拓展,优化创业环境。政府加大简政放权改革力度,全面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浙商回归承接平台不断拓展,如在产业回归方面,打造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和培育名单,省级产业集聚核心区建筑面积超过111平方公里;在资本回归方面,省金融办推动发起国新国通基金、浙江新丝路产业基金、大健康基金等,重点向省外浙商开放募集;在人才回归方面,加快新能源等重点企业研究院、工程实验室等建设,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和科研机构。同时,全面启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制定实施浙江推进“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方案,为浙商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反哺能力提供条件。
三是注重真情感召和舆论宣传,扩大回归声势。通过举办联谊活动,主动上门服务,扩大媒体宣传等,充分发挥浙商总会的作用,利用省外浙江商会等平台,强化与浙商的联系,以亲情、乡情、感情,促进浙商回归发展。
沈明在发言中,对进一步推进对推进“渝商归渝”工提出了作意见建议建议。他说,今年7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服务民营经济就是服务重庆发展的理念,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坚定民营经济发展信心、恒心,促进民营经济在新时代有新发展、新作为。这个意见的出台,对于我们推进“渝商归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要努力营造“渝商归渝”的气氛和环境。推进渝商回归工作,重要的一点取决于环境的优劣,好的环境就能够增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尤其要抓好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开明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诚实的信用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渝商水平。
二是要突出地方特色,培养产业集聚优势。政府要通过政策支持,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地方发展特色,吸引渝商资金技术回归。
三是要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政府要发挥好外地重庆商会的作用,密切与商会的联系,与外地渝商建立融合有效的沟通平台。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商会的工作,为各地商会推进“渝商归渝”工作创造良好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