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6-24 点击数:1167
人物简介
周世杰
1997年,在云阳老县城里经营一家“夫妻店”杂货铺;
2002年,成立重庆腾龙商贸有限公司;
2008年,被评为“十大新锐渝商”;
2009年,成立三柴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企业家”;
2013年,成立凯鑫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6月17日,两江新区金融行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长相敦厚的周世杰笑容灿烂,这位去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企业家”的商超巨头,刚刚携手新加坡铭鼎实业(亚太)公司进军金融领域,他将出任新成立的重庆凯鑫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凯鑫成立之前,周世杰为人熟知的却是另外两个身份:重庆腾龙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和重庆三柴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光如同一名魔法师,30多年前还在云阳老县城路边摆摊的周世杰,如今已拥有商贸、机械、金融三大业务,年产值近10亿元。周世杰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呢?
创业心路--吃得苦吃得亏心态好
“摆地摊”出身的周世杰,曾是云阳县城闹市里众多小摊贩中的一个,在创业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跳出商贸这个圈子,经营范围也一直没有跳出云阳这个县城。
摆地摊的小贩成千上万,为何周世杰能“摆”出个董事长,并且还是不止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对于周世杰颇为传奇的创业经历,曾有不少人这样问他,而每一次周世杰的回答异常简洁干练,“吃得苦、吃得亏”。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第一批成功创业者,存在一个共性——出身贫寒、文化水平较低,但敢于冒险,对一切商机充满敏感,或者说,对挣钱十分感兴趣,还有一点,能吃苦。而这些背景和素质,也体现在周世杰身上。
周世杰出身云阳农村家庭;12岁开始回收破烂;借来一台缝纫机开始摆摊做裁缝;后来进城当“棒棒”,开始摆摊卖水果、卖卤菜夜啤酒、卖鱼,卖几乎一切能卖的东西;后来,终于有了一家“夫妻店”杂货铺的,至此结束了长达数年的摆摊经历。
回顾周世杰的创业经历,有几个关键的节点:1997年还在和妻子经营杂货铺的他,看中乡村超市的市场前景,大幅布点扩张,一个一个乡村超市在云阳等县遍地开花,他也完成第一桶金的积累;2002年成立腾龙商贸公司,正式开始公司化运作,这一阶段乡村超市数量更是迅速激增至上千家。目前他所经营的连锁超市已达1740家,是重庆经营农村超市最多、最大的企业主,去年产值超过5亿元。
而在那个年代的创业者,几乎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部“血泪史”,周世杰讲起这样两件事:卖水果的时候,白天卖西瓜,晚上睡在街边照看西瓜,身上被蚊虫咬起了包。头一车挣了点钱,可进回第二车后,连续几天雨下个不停,西瓜烂了,倒亏本。
还有一次,他坐车去进货,坐在啤酒箱上面,因疲劳在车上睡着了,车子走了一段路程后,啤酒瓶盖陷进他背部的肉里去了,疼醒的周世杰叫司机停车,用力将啤酒瓶盖子从背部肉里抠出来,至今身上还留有疤痕。
2001年底,周世杰投资200多万元,在云阳新县城繁华地段租下商场门面,仅用20天时间,完成了集超市、宾馆、餐厅于一体的5层商贸楼的装潢。而那段时间,他一天忙得只吃一顿饭;用纸壳垫在地上睡地铺,冬天只有一床铺盖,冷得发抖。
贫苦出身的周世杰,除了能吃苦,还能吃亏,“我父亲一个字不识,但他很有智慧,他对我的教育是——吃亏是福。”在周世杰看来,“吃亏是福”除了带来机遇外,还能够让一个创业者在艰难的创业历程中不至“崩溃”、“放弃”,“成功是一种冒险精神,失败并不可怕,首先要心态好,只有心态好的人才能成功。”
谈及和周世杰的合作,新加坡铭鼎实业(亚太)公司董事李明这样告诉商报记者,“周世杰的创业精神、奋斗精神,是我们选择他作为合作伙伴的主要原因。”
多元发展---8条腿走路的“螃蟹理论”
然而从2009年开始,几乎每一次面对媒体,周世杰都会“换”一个身份,从经营超市的董事长到造发动机的董事长,再到做融资租赁的董事长。伴随身份变化的,是他的业务触角的延伸,从云阳到北碚、铜梁、万州,再到主城,最后是“走出去”的国际市场……
换句话说,周世杰一直在“多元化”,对于坚持多元化的动机,他同样直接和坦白,“企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辍学外出谋生的周世杰,在漫长的创业过程中摸爬滚打,有了自己的一套商业理论,对于多元化,他自己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螃蟹理论,“一个企业集团应该就像螃蟹一样,即使一条腿断了,其他的腿还是保障生存和发展,抗击各种风险。”
回过头来看周世杰迈出多元化的第一步,充满巧合——他的一位朋友拥有发动机技术的专利,想创业但缺乏资金就在寻找合伙人。这个朋友找周世杰借钱,而一直对实业感兴趣的周世杰详细考察后,认为这个项目很有前景,直接做了合伙人,“年轻的时候我还有一个工业强国梦,所以一直想要做实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
2009年重庆三柴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短短3年时间,三柴发动机已经成为国内仅次于潍柴、玉柴的第三家重型发动机企业,产品远销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2013年接到65个火车头发动机的订单,合同金额过亿,据周世杰透露,明年这家公司的年产值将达10亿元。他还准备投资3亿元在铜梁建新工厂,预计年产值将达30亿元。
这段经历听起来波澜不惊,而周世杰对企业多元化的隐忍和坚决却一览无余——他像潜伏在暗夜里的捕猎者,一旦目标出现果断下手,而这种对多元化的渴求也一直延续,包括在近日刚刚成立的凯鑫融资租赁后,周世杰一脚又踏入金融业的大门。
多元化是很多企业都在尝试或者已经进行的战略,但很多企业的多元化停留在相关多元化的层面,如此大幅跨行业多元化的举措即使在企业界也并不常见,周世杰为何敢这样,他的底气何在?“多元化并非没有目标的分散经营,我的多元化只有一个原则——精而专。”周世杰这样说。
不断学习——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
因家境贫寒不得不终止学业的周世杰,从开始在社会上谋生的那一天起,将读大学的梦想深深埋在心底,但即使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好学的他也从来不肯放弃一丝学习的机会,很多时候是亲自跑到“前线”实践调查,这也使他成为一个“多面手”。
做商贸公司的时候,他为发展乡村连锁超市,几乎跑遍了云阳的所有乡镇;开始接触发动机时,他就像着了魔一样,一见到人就拿着图纸和大家讲他的“三柴发动机”,俨然一副专家的模样;而当三柴开始走出国门时,他又开始对国际市场调研,“我已经走过35个国家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安排民营企业的代表赴香港、澳门等地考察学习,这趟行程开阔了他的眼界,最直接的启发是:做生意到城市经营,大有前途。这次让他决定把发展的步伐迈出云阳。周世杰正在计划将集团总部搬到主城,以便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学习是给自己充电,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也是一种成功。”周世杰把学习比喻成“充电”,而在他看来,这样的“充电”十分必要,他每一次去“充电”,都能发现新的商机,经营思路会出现新的转折和提升。
在日前的两江新区金融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周世杰告诉商报记者,做融资租赁,必须要以实业为基础,而进入金融领域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实业”——在周世杰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实业梦”,他计划投资上百亿元,在两江新区水土建设重型机械配套产业园。未来将入驻配套企业上百家,可以提供零部件2万多种,年产值500亿元以上。而这个产业园,也将成为我市首个民企机械配套产业园。
而对于曾经摆摊的经历,他从不讳言。在夏日夜晚璀璨的霓虹灯下,每当步行在重庆繁华的夜市中,周世杰常常会停下脚步,看看夜幕下那些路边的小摊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现在摆摊卖杂货,谁知道五年十年后,他们会不会是一个大老板?”
对话---企业走出去要沉住气
重庆商报:从农村起家,走向城市后又迈向国际市场,您如何看待您采取的这种市场策略?
周世杰:做商贸在区县、农村这些地方成本要小得多,腾龙就在农村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农村市场取得了好的成绩之后,汲取城镇发展的经验,又把目光转向主城区,这样的策略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踏实。
重庆商报:本地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您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有何建议?
周世杰:重庆的企业要走出去,对于做产品的企业来说我觉得第一是质量;其次才是服务和创意;最后,企业一定要沉得住气,在走出去之前要有成熟的条件,要在做好市场分析、产品分析的前提之下做新产品的定位。
重庆商报:您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还有没有新的领域想进入?
周世杰:我现在涉足的领域包括商贸零售、工业制造和金融行业,在这3个行业都成立了各自的公司,但现在这3个公司是分开经营的,在未来我打算把这三个公司整合成一个集团,进行统一的管控,总部就设在重庆。
(桑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