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8-01 点击数:971
重庆日报8月1日讯 (记者 汤艳娟)你可能见过用麦秆制作的麦草画,但你见过贴上麦草画的酒瓶吗?近日,记者在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见识了工艺美术大师蔡照普带领工人们将精心制作的麦草画,仔细地贴到茅台酒瓶上。
这里,是麦草成“金”的最后一道工序。
“我研究麦草画已有40多年,是麦草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蔡照普介绍,麦草画就是利用废弃的麦秆为主原料,通过熏、蒸、烫、漂等十几道工序,将传统的刺绣、剪纸、烙画、国画等艺术表现手法有机结合,用麦秆一点一点剪贴精制而成。2010年,他的麦草画还获得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优秀奖。
刚开始,蔡照普仅仅是将该区农民废弃的麦秆制成工艺画销售。
2010年,他发现,单一的产品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于是他以40万元贱卖了一辆价值百万的奔驰车,并抵押住房贷款,筹资成立了九萱工艺品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在荣昌办了一家小型陶瓷厂。现在,他为客户定制贴上麦草画的花瓶、口杯、酒瓶等“麦金瓷”,让一幅幅麦草画价值翻了好几倍。
“你看,像这样原本只卖15元的瓶子,贴上麦草画后每个可卖45元。最近,我又接到茅台窖藏、泸州老窖、汾酒等酒厂的订单。”蔡照普高兴地告诉记者,40年的付出终于开始有了回报,去年,麦草画及“麦金瓷”销售额达到500万元,获纯利近100万元。
在九宫庙街道一间麦草画制作室,一位名叫丁红文的残疾女孩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片片小小的麦秆在她的手下,渐渐地“变”成了一幅别致的秋收图。“前年,我被蔡老师收为徒弟。”丁红文自豪地告诉记者,她历时三个多月跟随老师制作的《虎佑中国》一图,在全市多次展示中获得业界好评。
大渡口区妇联介绍,蔡照普不仅传承和发展麦草画工艺,还为妇女就业铺开了一条“金色大道”。几年来,他免费为大渡口妇女办培训班500多次。现在,该区200多名妇女以集中制作和分散制作的方式生产麦草画,每人月收入1500至5000元不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