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王海微:从“洋气十足”到“土得掉渣”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6-25 点击数:639

                              
 王海微,法国马赛高等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现为重庆孚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留法3年,他的最大感触是法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这也让他从国产计算机处理器开发,最终转型做农业信息化服务。

除了言语中偶尔冒出几个英文单词,45岁的王海微几乎看不出海归的任何“洋派”气息:眼镜、T恤、皮鞋都是最老旧的款式,头发也没有经过任何整饬,不戴手表,不谈时尚,津津乐道的全是与农业相关的话题。

这个略显土气的海归,正从事着一个“土得掉渣”的行业——把种子、农药和化肥供应商与重庆数万家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主组织起来,建立俱乐部,像个农村经纪人一样,从撮合俱乐部成员的相互交易中赚取佣金。

曾经“高大上”的生活与梦想

从事农业这一“土气”行业的王海微,有着洋气十足的履历:北京人,曾就读于著名的北京101中学,本科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外贸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交会展览公司。1996年下海,回北京协助父亲创业,倒腾进口中央空调;2000年赴法留学,曾就职于法国最大的海运公司,从事信贷管理。

2003年,王海微加入中科院国产计算机处理器(简称中国芯)项目团队,2006年,该项目在重庆投建新公司,王海微受命担任总经理。“我当时最大的梦想,是打破美国因特尔公司的市场垄断,为中国开发出自己的处理器。”王海微说。

海归变身“半个农民”

不过,王海微的“高大上”梦想,并未能一帆风顺。

“重庆造中国芯”只能在一些功能单一的设备上使用,市场拓展困难重重。2011年,投资方减少了投资预算,王海微所在的这家国有公司陷入困境。

必须转型做一些能快速产生现金流的项目。但做什么?王海微立即想到了自己留法履历:法国葡萄酒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以产地为核心,通过物联网直接卖给消费者,从而保护葡萄酒的原产地品牌。而在中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不同地区的农产品进入同一个批发市场,完全看不出产地,更谈不上产地品牌。

能不能为中国农业信息化做点事?王海微和他的团队很快从当时整个互联网界都忽略了的领域找到市场空缺——开发自主智能建站服务器,让农村种养大户自己建网站,在网上直接售卖农产品。

这款能有效解决农民卖菜难的信息产品,很快得到政府支持。2012年,该产品售出了100套。公司赢得了宝贵的现金流,而对王海微而言,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事业转型的方向。他认识到,对于创业者而言,项目本身并不存在“高大上”和“低粗土”的差别,能赚钱才是王道。

因为老同农民打交道,王海微被以前的同事和同学笑称为“半个农民”。

戴草帽游走乡间找客户,同学说他“土得掉渣”

到2013年末,政府财政资助的农业信息化工程已经全面开花,全国涌现出3万多家农业资讯服务平台。

没有政府的资助,王海微的公司需要自筹资金为农民建网站,但此时中国涉农网站普遍未能找到盈利模式,即便在生意爆棚的淘宝和天猫,逾40万个农产品电商网店,也普遍亏损。

“半个农民”当不了,王海微面临再度转型,但他又舍不得抛弃自己几年来已经游刃有余的农业信息行业,怎么办?思酌再三,他决定从时下最流行的商业模式——OTO上寻找新的契机。这种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线上线下互动。

2014年初,王海微开设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链接进入自己几年来建立的数据库,以免费的咨询服务获得粉丝,凝聚人气。但这不过是搭建了一个信息交互平台,他需要更为关键的线下客户资源。

利用此前建涉农网站积累起来的人脉,王海微开始奔波于重庆的乡镇,登门拜访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和种植养殖大户,动员他们加入自己刚刚成立的农业俱乐部。他说,只有当俱乐部拥有足够凝聚力、人气足够旺盛时,才能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而他的公司,才能从俱乐部会员的交易中,赚取佣金。

“我现在几乎天天戴着草帽、穿着胶鞋在村子里游走,当年留学法国的同学在qq空间看到了我的最新照片,都说我土得掉渣。”说这话时,这名皮肤日渐黝黑的海归,露出一脸憨厚的笑容。

(6月25日据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吴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