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1-19 点击数:594
据华龙网1月19日讯(通讯员 李胤)“那时候年轻气盛,满腔热血想干点事业,上海、成都、西藏我都跑过,喂过鸡鸭,养过牛羊,砌屋修桥、打石头包公……,最终还是回来了。”1月14日,回忆起自己的前半生,云阳县龙角镇龙堰村72岁花甲老人向贤生唏嘘感慨。
是什么让向贤生绕了一个大圈还是回家了呢?
机缘巧合种柚树
90年代末期,云阳县龙角镇磨刀溪大桥开始修建,该桥缩短了龙角与县城的距离,而向贤生的家离架桥处不到1公里路。
“桥还没修时,我们都是做船迈过磨刀溪,农产品卖到县城费时费力。”向贤生说,龙角镇有种柚子的传统,修桥的那段时间,很多工人都会到柚农家里买柚子吃,那时候柚子卖2元钱一个。
“光种老三样肚子都填不饱。”因为看到柚子赚钱,加之正在建桥,物流将更方便,向贤生附带开始种起了柚子。
刚开始种柚子树的时候,向贤生已经快满50了,因为劳力不如从前,他小心翼翼地买回了10株柚苗。
“当时不懂技术,干猪粪、牛粪给多了,好多柚子都裂口坏掉了。”第一次种柚子,向贤生的柚子存活率只有一半,原本还没进入盛产期的10株柚数只存活了100个。
“这个年纪出门打工不现实了。”年近五旬的向贤生不敢“恋战”,从那时起,在家钻研种柚子的念头更加坚定。
7.2元带来的改变
“技术不行就学。”念过6年小学的向贤生认识几个大字,于是,他花了1.2元的车费进了趟城,用6元钱,买了一本《中国名柚》高产栽培技术的书。
“书上面有对柚子的品种介绍,也有打药、除虫、追肥的用法用量,很详细。”因为有了这些指导思想,向贤生的种柚技术日渐成熟起来。
“以前只懂一味的追肥,不懂怎么除虫,什么时候打药,柚子出问题了只怨自己知识太浅。”向贤生说,通过自己反复筛选,最终选定了水分好、皮薄、产量大的玉环柚。
“打药第一次选择在每年3月柚树饱花饱果的时候,第二次就在现在清园的时候;追肥以9、10月为佳,开年后追肥就晚了,会出现只长树,不长果的情形。”向贤生说出了他种柚的诀窍。
“玉环柚酸甜的口味不少人喜欢,而且它粗纤维含量高,含糖少,对人体排毒能起重要作用。”向贤生还说,越到现代社会,人们对美食的要求也越高,美食的健康和口感是大家最看重的。
坚持种柚
如今,一个个金黄硕大的玉环柚挂满枝头,300株柚树可产果1.2万个。
“这么多年来,他总是虚心教我们技术,现在我们组都有20多户种柚子的呢!”村民们纷纷为向贤生多年的坚持点赞。
“即使这把年纪,他现在还是干的年轻人的活儿,2组种柚子的肥料都是他帮大家从县城拉回来。”该村支部书记蒲娟对老人家的行为也是津津乐道。
“我现在每年要换掉10株老化的柚树,我有信心让整个柚园的产量保持,玉环柚的品质不减。”向贤生说,26年了,自己已经深深的爱上了种柚子,种柚子既锻炼了身体,也充实了自己的人生。说完,他拿起喷雾剂,又笑呵呵的走进了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