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璧山区七塘镇300多户农民工返乡创业种蔬菜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4-14 点击数:443

  据重庆日报农村版4月14日讯:璧山区七塘镇返乡创业蔬菜种植户发展了300多户,带回创业资金3000余万元。

今年45岁的陈广彬,20年前做皮鞋生意。1995年,他家的5亩多耕地全部种水稻。收成好时,除了自家吃,每亩最多能挣一百块钱,而外出做皮鞋一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这让当地不少人动心。

“当年,胆子大的村民去沿海城市跑销售,保守的就跑到镇上的皮鞋作坊打临工。”将军村50多岁的老支书鲁兴明告诉记者,当时村里有2000多人,从事皮鞋制作销售的有1500多人,留在村里种地的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在外面打工挣钱虽多,但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陈广彬感慨地说。2010年,陈广彬过年回家时发现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据了解,璧山区政府先后投入3亿资金,在包括七塘镇在内的璧北地区打造十万亩现代化蔬菜基地。原本贫瘠的土地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标准化农田,原先垮塌漏水的灌溉沟渠也被现代化的喷灌所取代。

“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化蔬菜产业!”陈广彬下定了决心,2010年,他拿出多年的积蓄300万元,流转了300亩土地建起蔬菜种植基地,并很快收获了第一桶金。

陈广彬返乡种菜挣了大钱!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七塘镇,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来了,截至目前,做蔬菜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七塘镇的返乡人士选择了抱团发展:统一价格、统一供货,种植户们很快尝到了抱团的甜头。为了拓展市场,蔬菜基地专门请回100多名在外打工的销售精英,专门负责蔬菜营销。

为了做大蔬菜产业,打响自己的品牌。从2011年第一家现代农业投资公司成立算起,至今,七塘镇已集聚农业投资公司54家,最大一家投入达700万元,持续将资金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以落户七塘。

如今,七塘镇已形成3万亩蔬菜基地、8000亩血橙基地、200亩葡萄基地。效益农业的发展,不光吸引着陈广彬这样的返乡人士,还让外地老板、国有企业也加入进来。目前,仅蔬菜基地打工的人员就超过2000人,他们收租金、拿工资,人均月收入近2000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