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5-20 点击数:417
据重庆晨报5月20日报道:如今,很多人加入到互联网的创业大军中去,是不是真如大家想象中的那样挣钱?这在31岁的“IT技术男”蒋林波看来,似乎不那么容易。
2013年,蒋林波在南坪微企孵化园创立重庆弘威信息计算有限公司,带着11人的团队创造了200万元的年销售额。这些收益并非来源于移动互联网项目,而是传统软件开发。蒋林波用这笔资金反哺完成历时一年多的核心项目“物流云平台”开发,今年这个云服务平台将正式上线。
创业失败后打工历练自己
2007年6月,从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蒋林波和5名室友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他们接单做网站开发,但每月4000多元的收益实在难以解决6人的温饱,他们的创业只存活了4个月。
“那时候给客户做开发,就像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除了电脑技术,我们没有任何人脉资源。这样不计人力成本和开发周期的创业是失败的。”蒋林波说。于是,他们6人决定出去打工历练。蒋林波进入重庆本地一家大型软件开发公司当了一名程序员。
在接下来的6年里,他从软件部的程序员晋升到项目经理,最后升至部门经理。“我的每一步都是为我创业汲取能量。如果说软件部仅仅是一个公司的小部门,但对于创客来说,这就是一个微型公司的缩影,包含技术、销售、管理各个方面。”蒋林波说,2013年3月他辞去工作,与两位合伙人投资10万创立公司。
传统软件开发反哺云平台
这一次创业,蒋林波选择了物流云平台的开发。“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只是个手段,最重要的是为客户创收,后期的运营服务,才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生存之道。”蒋林波说。
眼下,大型的物流公司都自建有物流中心与信息化平台,但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这个云平台能同时让上百家的中小型物流公司共享,无需单独支付高额的开发费用。用户只需一年交2000元的服务费即可,就好比使用水电一样。
蒋林波认为这是个不错的项目,但是开发时间需要一年。要解决技术人员的温饱,还得接传统软件开发订单。“软件开发接得太散乱,会使得自己的市场定位不那么清晰。我们将团队分成两队,一队人马专门做传统订单和后期运营,另一队则继续做云平台开发。而且只要满足了云平台的开支就不会再接订单了。”蒋林波说,一年的人力成本接近60万,再加上固定支出和渠道宣传费用,一年要保证200万的订单才能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
打造物流园区云平台范本
“这个平台已经通过高庙村物流园区的一家中小企业的内测,今年应该会有十几家中小型的货运物流公司使用。”蒋林波说,目前通过内测数据显示,平台能够将手抄货运订单的错误率从过去的10%降低至1%以内,同时还能降低货源信息的散播成本和调车成本。
何时能够盈利?蒋林波摇摇头,按照目前一个企业2000元的年服务费计算,这与前期投入是有差距的。
“云平台早期是很难赚钱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不断降低物流公司的运营成本,把高庙村作为我们的平台范本。”蒋林波说,“至少我们有个很清晰的认知,商业价值一定是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的。给用户提供的价值越大,将来收获的商业价值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