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6-03 点击数:583
据重庆日报6月3日报道:今年“五一”期间,地处梁平县双桂街道凉水村的金铖玫瑰园正式对外开放,数百亩玫瑰争奇斗艳,让游人流连忘返。
玫瑰园主人聂全宏告诉记者,开园意味着创业的“万里长征走了一半”。待到2017年,集玫瑰观赏加工、婚纱摄影、酒店住宿为一体的千亩“玫瑰花海”建成时,他的“玫瑰梦”才算真正实现。
萌发“玫瑰梦”
读大学期间,聂全宏发现,云南、山东、新疆等地的玫瑰产业做得有声有色。“每天有数百万枝鲜玫瑰从外地运来重庆,除了观赏外还可以食用。”
“玫瑰产业契合生态农业大背景,一定有发展前景。”聂全宏说,自己一下子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0年大学毕业后,聂全宏放弃了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的机会,回到梁平县双桂街道凉水村老家,承包了400亩土地,正式开启“玫瑰之旅”。
艰难逐梦路
和所有创业者一样,聂全宏逐梦的过程充满坎坷。
当时最有优势的玫瑰品种是“中国红”食用玫瑰,产量高、用途广,每年开花周期达10个月。2012年底,聂全宏两次到云南求见掌握“中国红”专利的“玫瑰大王”朱应熊。朱应熊根本不相信这个年轻人能耐住性子和泥巴打交道,让他吃了两次闭门羹。
聂全宏骨子里有一股倔劲,2013年6月他第三次到云南,找到了朱应熊。他和朱应熊聊生态农业,二人越说越投机,最后朱应熊表示:“你有一般年轻人少见的坚持,我愿意把新品种给你。”
引种不久,聂全宏又遇到了一道坎——种苗栽下后当年就死了大半。他接连请教多个专家,终于弄明白了原因:梁平高温高湿、雨水充足、昼夜温差大,外地玫瑰容易水土不服。
聂全宏反复实验如何让玫瑰苗适应当地气候,经过大半年努力,研发出了“玫瑰种苗再繁育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培育的玫瑰,成活率由过去的50%提高到95%,亩产量也由60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
在第二届重庆市青年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上,该技术获联合成长组二等奖,得到了20万资助资金。
最终梦想: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经过不懈努力,聂全宏的玫瑰园慢慢有了名气,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来游玩,生产的玫瑰干花还销往云南、广东、新疆等地。
聂全宏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还有更大的梦想:“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玫瑰基地,这对家乡经济的拉动力更大。”
2013年10月,聂全宏在金带镇金城寨租下1000亩土地,开始大展拳脚,并吸收当地村民进园务工。
双桂街道凉水村七组村民陈一菊在玫瑰园务工。“离家近,每天还有50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划算多了。”
玫瑰园确实增加了村民收入。双桂街道办主任唐仁平说,玫瑰园忙时有200名农民务工,平时也有30人左右,每年的劳务费支出在80万元左右。预计全面建成后可以解决四五百人就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将作出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