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6-09 点击数:468
据重庆日报6月9日重庆日报农村版讯:“靠管理创新,我们今年能扭亏为盈。”近日,重庆两江艺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尹诗麟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搞农业企业也同工业企业一样,离不开管理创新”。
走高端路线却年亏300万元
2013年,两江艺农进入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在慈云镇小园村流转了1630亩地来搞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的投入成本很高。尹诗麟说,首先是要转换土壤,水、空气等生产环境。为达到种植有机农产品的条件,公司加大投入,通过种植紫云英、胡豆等豆科植物,把秸杆等腐熟后用于改善土壤。
经过1年多的努力,目前,已使种植有机蔬菜地内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开始的0.28毫克,增加到了60余毫克。同时,公司租下了附近一座水库的用水使用权,并对水质进行改善,以保证水质能够符合种植有机农产品的标准。
2014年,公司首批72个蔬菜大棚投产,所有的蔬菜采取的是直接配送到城市居民家中,价格不低。
可是,种有机蔬菜走高端路线当年,公司却亏损了300万元。
管理不精是亏损的主要原因
本想走高端路线,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赚更多的钱,反而出现亏损,这是为什么?
“管理不精是主要原因。”尹诗麟说。从种植技术上来说,已经没有问题,大棚里种的蔬菜,每年可以产出6季,亩产量在10吨以上,亩产值在2.4万元左右。
按理说,这样高的产量,这样高的产值,应该有赚头了。可为啥还会出现亏损呢?
原来是因为管理上的问题,成本太高,浪费太大。
尹诗麟说,种植中的投入品浪费大,净菜配送中的浪费较大,劳动力成本没有精细计算,还有未建好大棚地的利用率不高等,导致整体的成本高。因而,导致每公斤净菜的成本高至15元,而销售价却只有10余元。
创新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要实现扭亏为盈,唯一的办法就是像办工业企业一样,在现代管理上多下功夫,通过创新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尹诗麟说,在找到亏损的原因后,从今年初开始,公司就在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在降低劳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方面,公司将72个大棚蔬菜的员工分成2个小组,各管理36个大棚。同时,实行产量、质量与工资挂钩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一下子就把劳动力成本降低了2/3不说,产出也大幅增加。尹诗麟说,今年前5个月,72个大棚的蔬菜总产量,已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产量。
对目前还未达到种植有机农产品标准的土地,公司也通过管理创新,充分地利用起来,一边进行土壤的转换,一边将地利用起来种一季花卉苗木,增加产出。今年种的一季花卉,就能为公司增加产出好几百万元。
“管理出效益。”尹诗麟说,目前,公司已经从投入产出核算、市场营销、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制定出精细管理的方案。
通过创新管理,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益。据介绍,今年前5个月,公司已基本实现盈亏持平,全年下来,肯定会实现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