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永川日报8月7日报道:,城里人欧庆英,因为追随爱情,跟着老公黄昊熹来到了农村,又在返乡创业春潮涌起之时,被双石镇党委政府所吸引,扎根五龙桥村,带领村民养殖蛋鸡一同致富。
跟随丈夫养鸡
欧庆英的父亲销售小百货,她从小就耳濡目染懂得一些经商之道,对门市里经营的商品很感兴趣,也特别敏感。初中毕业之后,她卖过酒水、米面油、糖果、化妆品,还到重庆朝天门市场做过服装批发生意。经商虽然也辛苦,但比起做农活来,她觉得这日子还是挺惬意、舒适的。
直到有一天,她和黄昊熹相恋,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初识黄昊熹,欧庆英被他吸引了。尽管黄昊熹是农村养鸡的,她毅然跟随丈夫开始养鸡。“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欧庆英说。自己一点都不懂养鸡知识,而丈夫也不很精通。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夫妻俩离开家乡,去湖北一家养殖公司淘经验、学技术、习管理。在湖北漂泊了几年,欧庆英想回乡发展。2003年,政府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出台了,这股春风吹拂着欧庆英的心。
他们先在大足邮亭附近找场地,但没能成功。此时,双石镇党委政府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过来发展嘛,我们帮你找场地。”欧庆英心动了。
扩大了养殖场
双石镇五龙桥村七组住家户少,地势平坦,欧庆英在此开始扩大规模养殖蛋鸡。有了外出淘到的经验,她底气更足了。尽管养鸡风险大、投资大,对于疫情难于掌控,市场行情不好把握,但随着养鸡时间的增长,她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最初,她的鸡蛋只够逢场天到市上零售,所赚的钱只够一家三口的日常开支。后来,她通过了解才知道做养殖这一块必须做大规模才有经济效益。2006年,她通过多方筹资,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场,根据长期掌握的养鸡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她的养鸡场慢慢地火了起来。每次赶集时,她的鸡蛋很快被一抢而空。
时间到了2007年,她家的养殖场改名为富合养殖专业合作社,蛋鸡数目也增加到了4万只,在短短10多年时间内将一家只有5名员工、注册资金10万元的养殖场,发展成为拥有净资产100万元、鸡舍8栋、员工20多人、年产值300万元,带动10余农户走上养殖致富路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做靓了蛋品牌
“我养殖的蛋鸡,一般一年半后即淘汰。”欧庆英说,每年春季,她都要买回小鸡,在精心的饲养下,5个月后才能够产蛋。一般产蛋期1年半,到了第二年春节,所有蛋鸡又自行淘汰上市销售。然后又买回小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分春夏秋冬、不怕风雨兼程,坚持在养殖蛋鸡的路上。
“去年鸡蛋市场行情好,养殖场平均每天产蛋5万多枚。”欧庆英微笑着说,通过养殖蛋鸡,不光改善了全家的生活,还与多家食品厂加强了联系,永川所有大超市都有她盒装的黄瓜山谷粮土鸡蛋销售。而在纸箱包装上,她注册的“外婆篮”也让人感觉温馨。
“其实我的儿女都不喜欢养殖,两个女儿现已到外面工作;小儿子在读书。他们对养殖根本没得兴趣。”欧庆英说,养殖蛋鸡既枯燥,又复杂;既要辛苦劳作,又要提心吊胆。但她依靠科学,将抗击风险、意外疫病的能力大大提高。
获得了众好评
鸡蛋品质好,价格实惠,受到消费者喜爱,这让欧庆英铆足了干劲,这位城里人成了名副其实的“蛋鸡老板”。由于鸡场环境设置科学、合理,蛋品在永川也屈指可数,富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常常接受重庆市及周边区县领导前来检查、参观,成为永川蛋鸡养殖的展示窗口;同时,其大规模的养殖也催生了好的效益。
逐渐富裕起来的欧庆英和丈夫想到,要改善五龙桥村的出行条件,他们自行投资维修公路,兴起文化事业,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款6万多元;她还免费教农户养殖,为下岗工人提供再就业机会;空闲时,她教村民跳坝坝舞,健康娱乐。
更重要的是,欧庆英对于想和她一样发展养殖的农民朋友,积极给予帮助。不定期举行养殖培训班;有人想养鸡,养殖技术全免费指导;村民养殖失败了算她自己的损失,成功了只收取成本费用。在她的带领下,10余户村民养殖的数量也达到了20000只。残疾人黄霞也是在她的带领下,走上了蛋鸡养殖路。
目前她的养鸡场进一步扩大,总占地面积达到了6亩。日产优质鸡蛋1.3吨,全部装箱出售。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她的富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年能够销售鸡蛋400-470吨,销售收入达到320-350万元。她所用的饲料由厂家直接送货上门,节约了成本,也减轻自己负担。她所养殖出来的鸡蛋,不仅销售到太平、双石、红炉等附近乡镇,有的还销售到了江津、璧山等外区县。有很多大型超市常年与她签订了订单。至今,她养鸡场的鸡蛋销量在永川区范围内业绩最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