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助人为乐的养兔状元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9-16 点击数:574

      云阳县南溪镇“养兔状元”王延平,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她,勤学善思发展养兔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兔状元”,她为村民传经送宝,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不甘打工,寻找事业“第二春”
  今年39岁的王延平和丈夫刘海平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几年前在广州打工。尽管当时收入不错,但从小好胜的王延平不甘心只给别人打工,她也想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2009年4月,王延平怀着美好的梦想,从广州回到家乡黄高村,拿出打工赚得的所有积蓄,准备创业。
  干什么项目比较好呢?“刚开始考虑继续养猪,但猪粪影响环境,于是我就在想什么既能赚钱,又比较卫生?”王延平回忆。某天王延平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成功养殖长毛兔的报道,经过考察市场,她发现长毛兔行情很好。养兔子既能赚钱,又有现成的青草,何乐而不为。
  “我们也来养殖长毛兔试试看?” 王延平的想法一出口就遭到了丈夫、孩子的一致反对:“不要瞎折腾,那有市场吗?”为打消家人的疑虑,王延平带着丈夫,到周边区县考察长毛兔养殖的可行性。随着一路考察下来,丈夫的顾虑打消了。同年5月,她从四川购进50只长毛兔开始她的创业之路,办起了她的长毛兔养殖场。
  创业艰难,迎难而上闯出片天
  从开始筹建养兔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购种兔、建圈舍、接水电。“为了节省资金,我还当起了泥瓦匠和水电工,最累的时候,我一人从早到晚要忙10几个小时。”
  “在家畜养殖中,兔子是非常娇气的,每天早上喂食一次,傍晚再次喂食,平时还要注意打扫卫生。”王延平说。为了弥补自身养殖技术缺乏的实际,她买来了《种兔养殖新技术》、《养兔大全》等大量书籍,边饲养边学习。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试验,王延平不仅熟练掌握了给兔防疫、看病、打针、配药等技术,而且在圈舍消毒、配种时机、配种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在,她的养殖数量越来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好。2011年9月,在镇政府和村里的帮扶下,王延平成功申报了微型企业,拿到了微型企业营业执照并获得政府补贴的2.8元创业补助金,还享受到长期免税等优惠政策。同年,她向政府申请贷款10万元,投资扩建养兔场,养殖规模从最初的由100只左右发展到800只。
  王延平算了一笔账,现在每只长毛兔3个月剪毛1次,每年剪毛3-4次,每次剪毛约5-6两,每斤兔毛按130元计算,一只长毛兔年收入约400元,300只兔子,一年可收入10余万元。
  养兔状元经验多,带动乡亲齐致富
  很多乡亲看到王延平养兔子挣钱了,也想养殖长毛兔,纷纷向她取经。对于求教的乡邻,她从不拒绝,总是不厌其烦地传授“真经”。
  陈市美是王延平带起来的养殖户,腿脚不便丧失了劳动能力。王延平长期免费为她家提供技术指导,并为其提供可以选择的饲料配方。去年11月,她的丈夫肺病突然发作,医药费数万元,一家人为此犯了愁。王延平听说后,主动借给他2000元钱,并垫付饲料款近3000元,为陈市美一家解决了难题。说起此事,陈市美一家无不感激万分。
  “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同养兔致富。”在王延平的带动下,周围越来越多人开始养殖长毛兔。去年,黄高村还成立了长毛兔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这个团队的带领下,统一引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大家干得更起劲了。现在,黄高村的养兔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已发展养兔大户51户,甚至有几家养兔场的规模都超过了王延平。
  “我们这里气候条件好,养兔有奔头,目前我们养殖的长毛兔已在河南市场销售了。”王延平自豪地说。(据重庆好人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