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9-23 点击数:509
据重庆日报9月23日报道:23年前,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出生重庆江北的姚泽敏和同事们一起被派遣至深圳创业;16年前,她独自在外拼搏,一点一滴的积累,终于成就一番事业。
“踩”准了改革的节奏
1989年从沈阳工业大学毕业后,姚泽敏被分配到重庆检测仪表厂工作,也正是在仪表厂里,她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机遇。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厂领导当即决定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与台商设立合资公司,生产摩托车配件。姚泽敏和一批同事被母公司派往深圳,负责合资公司的运营。
“对于去不去深圳,我其实还是有些纠结。”姚泽敏回忆起当初的情形,有些感慨。20多岁的她对于去深圳拼事业,也有不少顾虑。她坦言,在论资排辈的环境里,当时已是副科长的她在厂里想要更进一步,还要熬上很多年。不甘如此下去的她觉得,去深圳,也许是一次机会。
1992年来到深圳,姚泽敏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由于是新成立的公司,人家信不过,她和同事一直拿不到订单。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在姚泽敏他们忙着打开市场的时候,刚刚进入中国的本田摩托车,也在积极寻找配件供应厂商,双方一接触,立刻碰撞出了火花。
只是日本企业对配件的质量要求很高,而姚泽敏公司生产出来的设备,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为了攻克这个大客户,姚泽敏他们一边改进设备,一边不断学习,哪里不合格,就改进哪里,经常忙到凌晨12点依然没法下班。最终,成功拿下了本田摩托车刹车线的供应订单。攻克本田后,公司的发展走上了正轨,其他摩托车生产商听说他们是给本田供货的,纷纷亮起“绿灯”,订单纷至沓来。
“逼上梁山”闯出一片天
由于深圳的公司是与台湾商人合资的,1998年,台湾总公司被兼并后,母公司给深圳公司的创始团队两个选择:回重庆工作,或者自谋出路。
而此时的姚泽敏已经在深圳工作了6年,她深切地感受到当时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多番犹豫之下,习惯了“深圳速度”的她,还是决定留在这里继续闯荡。
1999年,“浦东开发”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热点。姚泽敏跟着合资公司的老上司一起来到上海,成立了上海泰康仪表拉索有限公司。由于当时的摩托车行业竞争激烈,而汽车市场才刚刚兴起,全球的汽车制造厂家纷纷进入中国,零部件的本地化采购供需不足成为了一个突出矛盾。
看准了这一商机的泰康团队,决定进军汽车配件市场。
“我们当时以为有摩托车配件多年的经历,汽车配件也能顺风顺水,事实证明是我们想得太简单了。”姚泽敏说,公司的发展,源于一次“逼上梁山”。
新公司成立后,正好公司旁边有一家生产汽车座椅的美国公司,座椅也需要用到拉索,从事多年摩托车拉索制造的泰康团队找上门去,想赢得他们的订单,借此在上海站稳脚跟。
不过当时姚泽敏他们并不了解汽车市场的行情,当对方问到他们拉索价格的时候,他们凭着生产摩托车拉索的经验,报了一个价格,可没想到的是,他们报的价格连正常市场价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美方被他们的报价吓了一跳,如果这个报价确实可行,美方的生产成本每年将节约几百万元。
于是美方派出技术团队,来到泰康查看他们的生产线,帮助泰康攻克技术难关,并且从美国帮忙联系设备,进口给泰康。
“我们当时也别无他法,不做吧,没有其他业务,打不开市场;但要是拿不下这个订单,我们就真要关门回家了。而价格已经报出去了,不可能说涨就涨,真有一种逼上梁山的感觉。”姚泽敏说,他们拼命改进技术,压缩成本,没想到这个玩笑一般的价格,最终还真可以实现。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泰康以几乎没有利润的价格取得了订单,但是通过这一次,姚泽敏他们不但在上海站住了脚跟,还学习到大量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也为以后泰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被美国合资方“卖”了
2000年,通过朋友介绍,上海泰康与美国上市公司泰利福集团公司旗下的汽车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泰利福公司。美国泰利福曾是全球著名的医疗、航空、汽车配件制造商,泰康看重的是泰利福强大的汽配研发、配套能力,以及现成的供应渠道;而泰利福看重的是这个源于重庆、成长于深圳的制造管理团队已在业界享有相当的美誉度。
搭上泰利福这艘全球汽配巨轮,上海泰利福公司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当时出任合资公司副总经理的姚泽敏,带领团队一边完善公司各方面制度,一边到美国、德国等公司考察学习,并逐渐成为通用大众、马自达等国内品牌的供应商。
成长起来的上海泰利福公司还带动下游配套厂参与主车厂的新项目、新产品同步开发和创新,不再仅仅是拷贝和移植欧美的产品和技术。几年下来,无论是公司团队,还是公司的产品、服务,在行业内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汽车拉索、换挡总成甚至占据了部分车型70%,年销售额从几百万很快增长到数亿元。
正当公司顺风顺水大跨步发展之际,一个始料不及的意外发生了。2007年,美国泰利福公司通知姚泽敏他们,美方决定向医疗产业转型,需要把整个汽车集团打包出售,姚泽敏他们可以考虑将合资企业的股份出让或者跟新的伙伴继续合资。
泰康团队又一次面临方向性的选择。出于发展考虑,他们选择了出让合资公司的股份,一边在深圳另寻突破,一边带着他们自己的技术,回到家乡重庆,在晏家工业园买了40亩地并修了3万平方米的厂房,从沿海地区转移部分好的项目回重庆,继续做汽车配件生产。
2011年,泰康团队凭借之前积累的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再次走上了国际化的合资之路,又与德国库斯特这家老牌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进行合资。
众所周知,德国人以严谨和重规矩闻名,合作刚开始,德国人的这些性格让姚泽敏有些难以接受,“哪怕是错的,但是德国人的思维就是,命令就要执行,而国人的思维是错的就要改正,所以还是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不过到现在,她已经习惯了德国人这种思维方式,对她而言,这次全新的体验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在外拼搏难舍家乡情
在外拼搏了23年,姚泽敏仍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在工厂里,重庆话成了官方语言,哪怕是上海本地的工人,也会说重庆话。而且她也非常喜欢聘请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老乡,工厂里的工人,有80%来自重庆。为此,她还特地聘请专业厨师,专门为工人做川菜。
2007年,在重庆设厂以后,姚泽敏目光投向重庆的时候更多了,她不断从沿海往重庆搬回制造生产线。截至目前,晏家工业园里已经有多个他们的汽车配套制造厂。
下一步,随着与长安福特的合作逐渐增多,姚泽敏正在计划,将所有福特产品的制造厂都搬回重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