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9-24 点击数:506
据重庆日报9月24日报道:日前,在北京市朝阳区外馆斜街渝码头川菜馆,记者见到了何宗成。憨厚而亲和,这是记者对何宗成的第一印象。何宗成打开话匣子,和记者聊起了他的故事。
三次创业 从开县来到北京
何宗成出生于开县农村。作为长子的他,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家中经济困难,他初中还未毕业便辍学做起了买卖,这一年是1985年。
1985年到1992年,何宗成在开县卖柑橘、卖粮食,最大一笔净赚2万多元;1992年到2000年,何宗成到万州卖调味品,一天赚上一万块是常事。而这些,在现在的何宗成口中都成了“买卖”,算不上“生意”。2001年底,何宗成关闭了自己经营的副食店,离开万州。
何不趁这个机会到大城市闯一闯?抱着这个想法,当时已36岁,也当了十来年小老板的何宗成第一次来到北京,在朋友的餐馆里当了一名厨师,从头干起。
这一干就是3年多,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创业的想法。“我一有空就去附近考察,一边存钱一边找合适的门面和机会。”何宗成告诉记者,为了更快地累积资本,业余时间他又重操旧业卖起调味品和土特产。
2004年,经过长久的酝酿和准备,何宗成终于在北京外馆斜街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
100平方米的门面,一年的租金是18万元,为开这家店何宗成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生活压力更大,他想将妻儿接到北京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为此,在开始那几年,何宗成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市场选购食材。9点将食材运回店里后,回家睡2个小时。11点又要赶到店里为午餐供应做准备。夜里餐馆打烊后,何宗成还要忙到深夜,累了就在店里的木椅子上凑合一晚……一天中,何宗成至少有20个小时都呆在店里,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3年。好在,因为何宗成一直做着“老实生意”,坚持用最新鲜的食材,厨师从重庆请,加上价位只定在中低端消费,店里的生意一直不错,并慢慢地有了回头客。2008年,这第一家店终于稳定下来,何宗成也将妻子和一双儿女接到了北京。
然而,何宗成并不满足。在事业稳步上升的时候,2008年、2013年何宗成又在朝阳区开了两家渝码头川菜馆,新筹备的重庆小面馆也已开始装修。
一次创新 餐馆开成咖啡馆
在北京经营餐馆的开县人约有3000个,而开咖啡馆的,何宗成还是第一个。很难相信,眼前这个已50岁出头,从农村里走出来的草根创业者,会玩起“文艺格调”。
在北京南二环陶然亭桥附近,何宗成带着记者拐进了一条略显安静的小街。小街右边一幢写字楼的底层,在用红砖砌成的墙面上,是红色英文写成的“AI COFFEE”。这就是何宗成在2013年开起来的艾咖啡。
走进艾咖啡,店里以原木为主,带着古朴气息的欧式装修风格立刻吸引了记者。沿着木质的楼梯上到2楼,便发现了这家咖啡馆的与众不同——用玻璃和窗帘隔出来的包间配有投影仪,可用作开会。何宗成说,这是一家专门针对附近白领的咖啡店。
原来,就在这条安静的小街上,有两家大型电子通讯公司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而在何宗成进驻之前,这里没有一家咖啡馆。当初注意到这个商机的,是何宗成在这附近写字楼里上班的女婿。
“一开始,我还是想开川菜馆。咖啡馆这东西没接触过,不敢做。”何宗成坦言,在这之前,别说开咖啡馆,就连喝咖啡他都很少去。但女婿的分析很快说服了何宗成。半年的考察,何宗成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100多家咖啡馆,最终他决定采用“以餐带饮”的方式,将简餐作为店里的一大特色,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给这个没接触过的生意添点底气。
果然,何宗成的咖啡馆从开业第二个月就开始盈利。但第三个月,门店斜对面100来米的地方,一家星巴克开业了。这对才开始盈利的艾咖啡来说无疑是一个冲击。
怎么办?何宗成思来想去后决定,先给“老虎”让路,再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何宗成调整了店里咖啡的价位,原本36元一杯的拿铁咖啡降成了26元,再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大简餐所占比重,“一份红烧肉套饭定价在五六十块,算下来赚得也不少!”何宗成说。就这样,“土洋结合”的方式使艾咖啡与星巴克的定位明显地区别开来。饭点用餐、工作时间开会、闲时喝咖啡,艾咖啡没有一刻空闲过,如今这家店的毛利率已经达到75%,远超过三家川菜馆。
帮助老乡 想为老家人做点好事
“何宗成敢创新,餐馆开成咖啡厅;一天到晚忙忙忙,假酒真情受表扬。”这两句话,是在去年开县(北京)乡情联络组的年度表彰会上,老乡们为何宗成颁发贡献奖时所用的颁奖词。语言质朴,却很能概括何宗成现在的生活状态。
作为开县(北京)乡情联络组副秘书长的何宗成,主要负责这个组织里的后勤工作。每天早上8点过,到几家店里挨个巡视一遍后,若是没什么特别的事,何宗成便会开始为老乡们忙前忙后。组织老乡们聚会,是何宗成每周都会做的事。他说,和他们聚会不仅可以解解思乡之情,也是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看看别人正在做什么生意,对把握自己下一步的动向很有帮助。”何宗成说。
不仅如此,为老家人做好事,也是何宗成的愿望。2006年至今,何宗成已累积为家乡捐款30余万元,用于修公路、赈灾、资助贫困学生、为来京务工的老乡提供岗位……
在渝码头川菜馆里,50%以上的员工都来自重庆,只要是老乡,何宗成都会优先考虑录用。“不光是帮他们一把,我自己也更喜欢听家乡话,说重庆话好沟通,更觉得亲切。”何宗成说。
当天,记者还在川菜馆里遇到了在北京联合大学读大三、前来打工的周建。他是何宗成资助的大学生,何宗成不仅全额负担他每年的学费,周末时还会邀请他到家里小住。周建告诉记者,对他来说何宗成不仅是一个资助者,更像是家人。“何伯伯经常都会过问我在学校的情况,还不时鞭策我好好学习。”周建说,每周去何宗成家小住是他最开心的事。“他们家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家,何伯伯的儿女跟我年纪差不多大,我跟他们就像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