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10-10 点击数:491
重庆日报10月10日报道:“出来这么多年,我已经有点不适应正宗重庆火锅的辣味了。”说起家乡重庆的点点滴滴,朱丹丹略有些惆怅地说道。不久前的一天,著名房企上海君地集团公司的这位重庆籍女总经理,在公司新项目“苏州君地半月湾”建设现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离开重庆的20多年时间里,她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家乡。只要有朋友回重庆,她总喜欢让人帮自己捎带些重庆的腊肉、香肠回来,还必须是烟熏的,“那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味道,属于家乡的味道。”朱丹丹说。
“到大山外面”
出生于长寿的朱丹丹,童年时光是在父母呵护下度过的。
朱丹丹的父亲是川染厂的工人,母亲则是一名中医。小学、初中,她都就读于川染厂的子弟校,后来才转到长寿一中读高中。
和子弟校相比,长寿一中的校风要好得多。刚进入长寿一中时,朱丹丹非常不适应,原因就是在子弟校时懒散惯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成绩在班上排“倒数前三名”。
自尊心强的朱丹丹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很快改变心性,发奋图强。有朋友十分惊奇,追问是怎么回事?朱丹丹想了想回答说,“我想去大山外面看看。”长寿多山,现在想来,正是在那个时候,她萌发了“到大山外面”追逐自己梦想的意识。
没多久,朱丹丹的学习成绩就直线上升,两年后顺理成章地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父母希望朱丹丹留在重庆上大学,但是她自己决心走得“更远一点”。
就这样,1988年,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憧憬,朱丹丹告别家乡和家人,来到位于武汉的中南财经大学读金融专业。
1992年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她被分配到武汉工商银行洪山支行。在工商银行工作的5年时间里,她做过出纳,做过会计,还跑过信贷,渐渐从一名少不更事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干练的职业女性。
放弃“金饭碗”
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朱丹丹在报纸上得知印尼知名外资企业金光集团旗下的金光纸业正在招聘信用管制师。
信用管制师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职业,以至于这个职业是干什么的都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但就是这样一个岗位,吸引了朱丹丹的注意,她带着对外资企业的向往和对全新职业的好奇,向金光纸业投了简历。
丢掉银行的“金饭碗”,到外资企业从事一份“莫名其妙”的工作,她的这一决定招致全家人的激烈反对。
从小性格独立、喜欢接触新奇事物的朱丹丹,决定放手一试。“就算尝试失败又有什么大不了?顶多我在路边摆摊卖烧饼,总不会饿死!”抱着这样的想法,1998年,朱丹丹正式进入金光纸业。
意外很快出现。就在那一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金光集团遭受巨大冲击,业务急剧萎缩,中国区总部员工人数从1000多人锐减到300多人。
身边的同事纷纷选择离开,朱丹丹的工作也改变了,成为一名推销纸产品的业务员。然而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这其实也是一个机会。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公司走了这么多人,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我就更有机会展现出自己的价值了。”
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朱丹丹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力争将工作内外的事做到尽善尽美。
那时候很多中国企业客户因为资金短缺,经常拖欠金光纸业的货款,金光纸业上上下下为此十分头疼。朱丹丹并不像其他业务员那样只知道天天上门催款,她会静下心来和客户进行交流,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客户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争取银行贷款,此举效果很好。
正因为这样,朱丹丹手中的客户,欠款率普遍较低。
“只会做事的是工具,会思考的才是人才。”因为自始至终坚持这样的信念,朱丹丹在最艰难的时候将工作做到最完美,迅速赢得了公司领导层的信任。1999年,年仅30岁的朱丹丹被调到金光集团中国区总部,负责中国区的财务工作。
2000年,她升任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2001年,升任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艰难的创业
2005年,前途一片光明的朱丹丹再次“以身犯险”,追随时任金光集团中国区CEO姚旭升离开金光集团,加盟新成立的上海君地实业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房地产公司,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并不是那么容易。
当时公司只有2亿多元的资金,没有办法承接太大的项目。
从2005年5月到2006年1月这半年多时间里,朱丹丹几乎跑遍了上海、苏州的每一个角落,只为了找到一片合适的地块做项目。
老天爷总是眷顾勤奋的人。2006年1月,苏州高新区有一块地公开拍卖,由于位置比较偏,地块又不算大,拍卖价只要一个多亿。
最后,君地成功拿下了那块地,并在那里顺利启动了自己的第一个项目。事实证明,朱丹丹及其伙伴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由于城市迅速扩张,那块地不断升值,在短时间内为君地带来了可观的第一桶金。
此后10年间,君地迅速成长起来,从一家不知名的公司发展成为在苏州等地拥有众多项目的著名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这一切,和总经理朱丹丹的卓越努力是分不开的。她始终坚信:“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你只要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完美,就能得到回报。”
家乡最难忘
一个女子孤身在外打拼,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恐怕只有朱丹丹自己才知道。
每当寂寞时,她就会想起家乡的父母、家乡的美食,想起小时候自己最爱吃的凉粉,还有那数不清的美味川菜。
“我喜欢重庆的豆花饭,偶尔回去,总要找机会去吃上一碗。”朱丹丹说。她也经常托人带来重庆的香肠、腊肉,还非得是烟熏过的。
她最难忘的家乡美食还包括长寿沙田柚,“小时候特别爱吃。这些年在外面,基本上是吃不到的,可沙田柚那甜甜的味道,我至今难忘。”
在朱丹丹记忆中,上个世纪90年代重庆主城还有些“杂乱无章”,但是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很有些现代大都市的“范儿”了。
2013年,朱丹丹曾以上海君地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回到重庆,前往巴南、大足等地考察投资环境。“作为一名真正的重庆人,有机会的话我还真想将君地的业务扩展到重庆呢!”朱丹丹说。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