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商报7月26日讯 近年来,社会融资、信贷等业务日益频繁,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众盲目追求高利率的心理,违反国家法律规定非法吸收、骗取社会公众的资金的经济犯罪行为也有所增加。昨日,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梳理通报了七种常见非法集资手段,并给市民支招如何识破非法集资。
七种常见非法集资手段
一是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人集资,非法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利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集资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二是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警方侦查案件中发现,种植仙人掌、螺旋藻、芦荟、火龙果、冬虫夏草、养殖蚂蚁、梅花鹿、家禽等项目是常用的虚假项目,骗取群众资金。
三是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为名吸收公众存款。
四是混淆投资理财概念。不法分子常利用如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
五是用合法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信任。
六是利用网络,利用虚拟空间实施犯罪,逃避打击。
七是利用精神控制、人身强制或亲情诱骗。
四招认清非法集资陷阱
为避免群众上当,警方建议市民采取“一算”、“二看”、“三查”、“四思”的办法避免陷入非法集资陷阱。
一算:计算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回报率。我国法律规定,借贷利率超过国家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另外,一个企业正常的年利润一般不会超过200%,超高投资回报必有嫌疑。
二看:通过政府网站看该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例如推销所谓即将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股票,可通过政府网站查阅是否已经批准发行等。
三查: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
四思:对于陌生人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向专业人士咨询。
案例---打着足球竞彩幌子非法集资上亿
昨日,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通报了一起假借高科技手段打着足球竞彩业务的幌子迷惑群众集资上亿元的案件。2012年起,重庆两家公司对外宣称其从事中国体育彩票足球竞彩业务,公司用高科技技术手段,每月可从足球竞彩业务获得高收益。至2014年3月,这两家公司非法集资上亿元。经查,两家公司收取的资金并未进行足球竞彩买卖,而是进行转移和POS机刷卡套现。目前,该案主要嫌疑人已被抓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