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借鉴

案例借鉴

Reference Case
医院揭秘五大骗局 你去看病千万莫上当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2-11 点击数:841

    据重庆商报2月11日报道:昨日,西南医院推出全国首个“军警联合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在医院设置的3个网点,均有民警、导医、纠察员在岗,为市民提供24项便民服务。昨日,该服务中心还统计了近几年来医院接到的报警情况,罗列出医院常见的五大骗局,提醒市民该如何防范和应对。

    1   “医托”专骗老实人

    2014年9月,蔡某陪父亲到西南医院就诊,排队挂号时遇到3名中年妇女。其中一人在聊天中告诉蔡某:“我表叔也得过同样的病,后来在渝北区某医院治好了,那里有个王教授,专治这种病,又便宜、又有效。”蔡某听后信以为真,便带着父亲跟中年妇女去了渝北某医院。蔡某在该院开了2160元的中草药,拿回家吃了一段时间,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再次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上当受骗。

    行骗手段:“医托”选准行骗目标后,往往在近处偷听患者谈话,获得患者的信息用于行骗。为取得患者的信任,“医托”常自称是患者的老乡、邻居和熟人等,与患者套近乎。取得患者的信任后,“医托”随即以虚假的“亲身经历”告诉患者,自己或亲友以前也患过同样的病,污蔑大医院不但看病贵而且治不好;而某医院某教授是治这种病的专家,找他治病更便宜,更有效。“医托”把患者骗到偏远的小诊所(医院)后,早就串通好的“黑医”会开出高价药,随后“医托”和“黑医”坐地分赃。

    提醒:许继光说,“医托”(又称“医媒子”),专骗那些分辨能力不强,防范意识较弱,求医心切的老人、农民和外地人。此类案件占近几年来诈骗案件总数的30%。患者到医院就医,遇到陌生人主动搭讪要小心,不要轻信凭空冒出来的老乡、亲戚或朋友。天下没有“神医”,高手不会在偏远诊所,更不会当“游医”。

    2   冒充医生索要“关照费”

    2013年4月,刚到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的张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他是西南医院的医生,正好负责张先生接下来的治疗,但目前手术时间排得很紧,张先生的病情需要跟上级领导汇报一下。对方希望张先生能拿出点“诚意”,科室会派最好的医生为他手术。随后,对方给了一个账号,要他打5000元进去。张先生想了一下,最后还是把事情告诉了家人。细心的家属到科室打听,发现医院根本就没有这位“领导”,最后明白这是一个骗局。

    行骗手段:骗子通过医院蹲点、偷听等手段,获得他人电话号码等私人信息,抓住现在一些患者对医院或医生的不信任心理,冒充医生向患者索要“关照费”。

    提醒:西南医院保卫科负责人许继光说,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有公开的名单榜,患者的主治医生都有详细的分配。患者遇到这类电话,一定要向科室的医护人员核实。

    3   遇“老乡” 背后遭“暗枪”

    2014年,贵州的李先生带儿子到西南医院看眼疾,在车上碰到了一位自称叫陈文书的老乡。下车后,老乡很热情地带着李先生父子到医院排队挂号。后来李先生说儿子要做手术,要缴8000元。这位老乡又很热情地要去帮他排队缴费,李先生于是将8000元给了陈文书,结果一转头,老乡就不见了踪影。

    行骗手段:首先骗子会从谈话中得知对方的籍贯、家庭背景等信息,然后与“老乡”相认。利用患者生病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主动嘘寒问暖跑前跑后帮忙。取得对方一定的信任后,假借缴费名义骗取对方的钱财。 
    提醒:许继光说,老乡骗老乡,背后开一枪,在医院“巧遇”真老乡的几率,就像捡到钱包这么小。

    4   称有后门“关系”骗现金

    2014年2月,四川的龚先生带妻子到西南医院看病,医生开了住院证后,龚先生到住院窗口办手续。由于床位已满,此时旁边一男子过来搭讪,说自己在医院有关系,可帮他们直接住院,但要先交2500元的定金。龚先生一听可以立马住院,没多考虑就把2500元交给了这个男子。几分钟后,该男子就已不知所踪。

    行骗手段:骗子首先寻找目标,一般都是外地来到医院看病的,而且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以“有关系”、“走后门”等理由,骗取患者的定金,好处费等。

    提醒:许继光说,走捷径往往很容易被骗。有问题应找正规工作人员咨询。

    5    专盯重症患者卖“特效药”

    2014年6月,陈先生带患尿毒症的母亲到西南医院做透析,在门诊遇到一男子,自称是广州某医药研究所驻重庆办事处的研发人员,正好来医院签订药品供应合同。该男子称,该药是目前最新研发出来针对肿瘤、尿毒症等多种疑难杂症有特效,目前在上市销售前还处于成本价销售。在该男子的游说下,陈先生花1680元买了三盒。但回家吃了后,母亲的病情反而加重。陈先生随后拿着药到医院问医生,但医生并不知道这种新研究出来的“特效药”。他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行骗手段:骗子抓住患者病急乱投医的焦虑心理,向其推销“特效药”,以各种高科技的噱头骗人。往往这些药品包装很精致,看起来很像“高档药”。而这些药品通常都是三无产品,吃了反而对人体有害。

    提醒:许继光说,兜售假冒伪劣药品,医院是“重灾区”,因为人在患病时更容易失去理智判断,往往上当受骗。既然都到医院了,患者不妨先把这些“特效药”给医生看看再决定买不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