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区域:重庆市 -- 忠 县
信息类型:政府发布
一、榨菜生产加工现状
我县榨菜生产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全县各地素有种植榨菜的习惯。目前,全县榨菜主要品种是草腰子榨菜和永安小叶榨菜,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沿岸的洋渡、新生、石宝、乌杨、曹家、任家、望水、忠州、干井、黄金等10个乡镇。2008年全县榨菜种植面积4.5万亩,总产量6万吨。其中部分在当地被食用,部分被榨菜加工商家加工原料。2008年,榨菜加工厂深加工榨菜头0.76万吨,占当年榨菜总生产量的26 %,实现加工产值445万元。生产半成品榨菜1.8 万吨,销售成品榨菜0.25万吨,其中成品榨菜的近90%被用作出口。
我县现在榨菜加工企业11家,其中加工规模较大的龙头加工企业有忠县土产公司榨菜厂和索特天寿食品厂两个榨菜加工厂。成品榨菜品牌主要有“忠州牌”榨菜和“天寿牌”榨菜两个品牌。忠县土产公司榨菜加工厂采取传统风脱水生产工艺生产的“忠州牌”榨菜,以其营养丰富,鲜、香、嫩、脆的特色著称,1981年、1985年、1988年三次荣获部优产品称号,1988年获国家商检局颁发的出口食品认可证书。产品畅销湖北、湖南、上海、南京、镇江、无锡、九江等地,并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天寿食品厂生产的“天寿牌”榨菜全部出口到新加坡、日本和香港等地。同时,忠州镇、洋渡镇、新生镇等榨菜重点种植区还建起了部分小型加工厂。
但目前我县榨菜生产加工也还面临榨菜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小、生产管理粗放、品种老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足,生产条件差,加工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等一些制约因素。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我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被重庆市列入三峡库区榨菜产业带,发展榨菜加工产业自然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重点项目和骨干产业。
1.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忠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水量达1190毫米,无霜期290天以上,雨水充沛,土壤为砂壤土,适宜榨菜生长。
2.在交通运输方面,通过近几年来的公路和港口码头建设,全县交通条件已有很大改善,水泥硬化标美公路直通重庆、万州、石柱、丰都、梁平等邻近区县市,沪蓉高速公路横穿县境70余公里,在忠县新生镇正在建设一个长江上游地区的深水港码头,忠县的物质进出运输将更加便利快捷。
3.忠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是国家级扶贫县,农业人口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全县农业人口83.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5.3万人,按照全县现有的耕地与经济水平计算,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约有27万,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就业以及城镇化发展,乡镇企业和城镇二、三产业已吸纳农民工18.8万,还有8.2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此外,全县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5000人左右,而耕地面积则逐年减少。因此,忠县剩余劳动力多,劳动成本低,适合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4.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我县有石宝寨、白公祠、天池森林公园等多处旅游景点,每年外来旅游观光人达200万人次以上,加之我县生产的榨菜具有质好、味鲜、耐腐等特点,产品畅销国内外,因此我县发展榨菜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我县榨菜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我县从建国初期就开始从事榨菜生产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产品生产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农民有种植榨菜的伟统习惯,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容易扩大生产规模。
6.长期以来,我县榨菜生产主要采用传统的杆凉风脱水加工工艺,虽然生产规模受限,但具有生产成本低,品质好等特点,产品风味独特。
三、项目建设内容
3万亩原料基地建设:到2014年,我县规划在沿江乌杨、新生、任家、石宝等4个乡镇建设标准化榨菜原料生产基地3万亩,年生产青菜头5—6万吨。建设内容包括良种推广、基地道路等。
5万吨加工厂建设:到2014年,我县规划在新生镇高速公路出口至深水港码头新建1个5万吨级榨菜加工厂。
四、项目效益
忠县榨菜原料基地及加工项目建成后,年生产成品或半成品榨菜达到5万吨,产值2—3亿元,利税达到5000万元。
五、政策支持措施
1.把榨菜原料基地及加工项目建设列入三峡库区后续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的支持。
2.把榨菜原料基地及加工项目建设列入重庆市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争取市级的支特。
3.项目建设享受忠县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
联系单位:重庆市忠县农业局
联系人:潘和平
联系电话:(023)5423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