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2月20日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 5年来,三地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不断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京津冀地区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至2019年2月下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前进了整整5年。5年来,京津“双城记”叫响;雄安新区蓝图绘就;随着市级机关搬迁,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序拉开城市框架,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标志性项目涌现,重大基础配套设施布局,深刻影响着京津冀地区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产业协同各得其所
2019年初春,北京市围绕“进一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在更高水平上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各项工作”这一主题举行第一次市委全会。
5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如何?对紧紧抓住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的首都北京来说,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不断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
先破而后立。以蜕变中的原“动批”地区为例。2018年4月份,西城区政府向市政府提出以“动批”为核心区域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如今,四达大厦将作为以金融科技为主体的智能楼宇,世纪天乐市场将转型为首都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万容市场即将迎来360企业安全集团入驻……随着“动批”楼宇的转型升级,产业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告别做了30年的服装批发,金融科技版“动批”将在年内亮相。
北京“动批”承载的服装批发功能成功外迁。在河北沧州的明珠商贸城,已有不少来自北京“大红门”“动批”等老牌服装批发市场的商户入驻。北京商户的进驻,使沧州明珠商贸城建立起了集原材料供应、仓储物流、服装加工、批发零售及电子商务、文化休闲、旅游购物等全产业链条。仅在沧州,来自北京的优质项目带来了汽车、生物医药、服装服饰3个主导产业集群。
目前,坚持了几年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仅在2018年,北京就编制完成了分区规划,深化16个重点功能区综合提升方案和36项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分类细化修订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6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204个;拆违腾退土地6828公顷、还绿1683公顷;建设提升基本便民网点1529个。
今年,北京再次提出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实施方案,全年减量30平方公里以上,推出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区域和试点项目,推动城市减量提质发展。同时,再退出3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6家。
互通有无携手同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协同上,也体现在教育、医疗等民生大计上。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迈出坚实步伐。
2017年1月份,河北省与北京、天津第一批同时接入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截至2018年年底,河北参保人在京津就医住院直接结算16.53万人次,总费用50.15亿元。在京津就医住院人次数,占河北全省在省外就医住院总人次数的92.34%。
不久前,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门在雄安新区共同发布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北京市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部分教育功能向新区转移,全力支持央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在通武廊地区,京津冀将开展基础教育“同上一堂课”,促进三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与此同时,北京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落实好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规划建设。
根据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的数据,2018年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4所对口帮扶学校挂牌,12家中关村企业入驻。制定实施推进协同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与津冀分别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清零,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227.4亿元。
在奏响京津冀“协奏曲”的同时,京津“双城记”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今,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合作示范区、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建设之外,天津自贸区政策和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政策也将相互延伸覆盖,深化京津口岸合作,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今年,北京还将支持雄安新区开工建设4所“交钥匙”学校医院。确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期建成通航,启动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实现外围交通市政配套同步投入使用。深化三地产业政策衔接与园区共建,在区域内延伸创新链、产业链布局。
抓住重点纵深发展
2019年新年伊始,首批北京市级机关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以此为契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全面开局。未来,这片承载着“千年大计”重任的土地,将一年一个节点,有序拉开城市框架,每年都有新变化。
要使城市副中心成为北京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翼”,离不开“高质量”这个关键词。不仅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副中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还要发挥起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向河北廊坊北三县延伸布局,合力做好交界地区环境治理和生态管控。
重大工程建设和实施是推动规划落地的重要支撑和手段。今年,北京将持续加大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和推动的力度,以重大工程建设促进副中心布局优化、功能提升,助力城市副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自北京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将集中推动副中心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信息化和智慧城市、产业等领域240余项重大工程,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50亿元左右。
在交通体系方面,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建成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八通线二期,加快推进京唐铁路北京段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未来中心城与副中心将形成“4+5”主通道体系。
城市副中心将继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符合功能定位的总部经济向城市副中心搬迁,带动相关产业资源转移落户。未来,城市副中心将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城市副中心之外,今年北京还将继续推动协同发展重点领域任务落实。坚持交通先行,重点推进京沈客专、京唐城际等项目建设,确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期通航,同步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协作,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京津冀产业政策衔接和园区共建。
(记者 杨学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