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3-14 点击数:811
重庆日报3月14日讯: 在重庆的区县中,荣昌长期都是一个“低调的存在”:因其位于四川、重庆两省市交界处,距离主城较远,工业基础较差、底子较薄,发展长期滞后,加之地盘又小,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经济总量,都属渝西靠后位置。
但在2018年,荣昌一跃成为重庆工业的一匹“黑马”:全年新引进工业项目189个,新开工工业项目103个,新投产工业项目62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7家,新增工业投资进度、新增工业利润、新增项目投达产、规模工业增加值等工业运行指数跻身全市前列。
这一年,荣昌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共签约项目338个,合同资金637亿元,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2个,其中工业项目合同资金350.7亿元。
这年年底,在北京举行的2018第十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荣昌区获评“2018年度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城市”,是重庆市唯一获评此项殊荣的区县。荣昌区负责人在出席论坛交流荣昌经验时,给出的答案是:“政治生态的晴朗天空,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近日,荣昌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王正常从一个老纪检工作者与老荣昌人的视角,对此进行了解读。
目标引领是改善政治生态的“关键一步”
“荣昌的政治生态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王正常说,2015年前,大家的目标非常一致:就是撤县设区。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大家就不知道接下来干什么,普遍失去了目标感。干部心理得到了满足,在兴奋之余也进入懒惰期,奋斗的动力大为减弱。在思想上表现出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守摊”思想;在行为上表现出“不作为”、“慢作为”、“弱作为”、“怕作为”、“假作为”等突出问题。
这种政治生态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荣昌在此后两年间,都没有引进一个有影响力的大项目。
面对这一状况,荣昌新一届区委领导班子提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重要支点”的目标,并确定实施国家货运机场、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三件大事”。
“‘成渝城市群新兴重要支点’目标和‘三件大事’提出后,大家的反应几乎是一片哗然!”王正常说,在大家看来,位处川渝交界处的荣昌历来都是“洼地”,何以建设“支点”?“三件大事”也太过于高大上,难以接上地气。
在王正常看来,“成渝城市群新兴重要支点”目标和“三件大事”的提出,恰恰是荣昌政治生态改善的“关键一步”。一方面,“成渝城市群新兴重要支点”目标和“三件大事”,是区委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把“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落实在荣昌的科学决策,是区委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成渝城市群新兴重要支点”目标和“三件大事”树立了荣昌新的阶段性目标,有效解决了此前干部缺乏奋斗目标、缺乏奋斗动力的突出问题。
“关键少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有了新的目标之后,如何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荣昌区委领导班子不是简单地给各部门镇街下任务、下指标,而是抓住自己这个“关键少数”,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形成示范效应。
区委常委会班子开始调研,他们到城市社区、乡镇、村社,到企业车间、班组,到学校班级、医院病房,目的是找到荣昌的优势、发现发展的短板,科学确定发展的路径。正是这些深入广泛的调研,掌握了大量、真实的一手资料。经认真研究论证,区委认为荣昌的发展要靠工业,抓工业是第一任务,创建国家高新区由此而来;荣昌有“荣昌猪”这个品牌,但只是简单地卖仔猪,一直难以为继,结合智能化、大数据产业的日新月异,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的方案提了出来;荣昌有良好的交通辐射优势,国内快递业飞速发展,国际航空货运是块短板,荣昌大胆提出了规划建设我国第一个国际货运枢纽机场。“三件大事”由此而生。而民生短板也开始加长,97个“三无”老旧小区开始整治,京沪优质教育资源落户荣昌,城区建设3个开放式公园……
在招商引资上,荣昌更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总牵头”、“四大家”班子成员“齐上阵”。去年,荣昌累计接待拜访企业近1600家,其中区领导接待拜访企业1373家。
“区委常委会班子真想事、真抓事、真能办事,大家一门心思谋发展。”王正常说,区领导所表现出来的政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感染了广大干部群众,带动起了广大干部群众,凝聚起了政治生态改善、营商环境改善的巨大合力。
纪律约束推动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榜样的力量虽然无穷,但荣昌在推进政治生态建设上并不仅限于榜样示范带动,同时也注重纪律约束。
去年以来,荣昌区先后出台了《荣昌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为规范(试行)》《关于防止和反对“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严禁党员、干部“打干亲”的通知》《关于构建“两责统领、五责联动”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格局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理清政商交往中的原则、规矩和界限,坚决扫除“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荣昌针对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弱作为”、“怕作为”、“假作为”等问题,大力开展“干部实干年”活动,并进一步深化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惠农惠民政策情况公开、“小六长”作风建设“八不准”、村组干部农村项目建设工作纪律“九不准”等制度,重点围绕基层“四风”、扶贫涉农领域,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并建立完善区、镇、村三级曝光台,深入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强化警示威慑力,推动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政治生态的大幅改善,极大调动了各镇街部门、广大干部主动服务企业、服务百姓的主观能动性。荣昌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大力推行“只跑一次,只找一人”改革,至今已在289项政务服务事项上实现了“只跑一次”目标。在“只找一人”改革上,荣昌高新区引进3家第三方代办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环评、地勘、设计、咨询、监理、建设、税务、审计等全程代办服务,代办服务费用全由高新区承担。由此将企业投资审批时限由过去的5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真正做到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
政治生态的大幅改善,吸引各方投资纷至沓来:去年,荣昌在一年之内引进惠达卫浴、金意陶陶瓷集团、简一陶瓷有限公司、北京创导工业、日丰陶瓷、科亿陶瓷等一批高端陶瓷工业企业,跻身全国新的高端陶瓷主产区。去年,荣昌利用闲置产房,先后引进无锡尚上、无锡洪德、无锡阿邦思、美博尔实业、重庆熙妮5个大型出口服装加工企业,发展起出口服装加工基地。
至于当初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三件大事”,已在逐件变为现实:去年2月,荣昌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已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去年10月,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在荣昌举办,15名两院院士联名建议在荣昌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获得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农业农村部明确在荣昌建立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并作为国家重大项目统筹推进。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在荣昌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生猪大数据运营公司挂牌运营。在国家货运机场上,现已被国家发改委将货运机场纳入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成功纳入中新互联互通12个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并与海航集团、中铁集团、中建交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获得工商银行重庆分行100亿元贷款授信。
“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丈量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检验着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王正常说,政治生态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对营商环境有着直接和实在的影响。他认为,荣昌所营造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将对荣昌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陈露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