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

Economic watch
渝企在埃塞投资建厂获该国总理称赞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4-25 点击数:784

    重庆日报4月25日讯(4月9日,上任不到2个月的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来到重庆,参观拜访了一家渝企。

  今年2月20日,特肖梅·托加上任伊始,就在向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的国书中,明确表达了对中国企业积极在埃塞俄比亚履行“一带一路”倡议,为埃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感谢。

  特肖梅·托加此次来渝,拜访的正是在埃塞“作出巨大贡献”的一家中国企业——重庆三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圣股份”)。

  投建建材厂

  “三圣速度”获埃塞总理称赞

  2016年8月,三圣股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进非洲,首选埃塞俄比亚投资建筑材料。

  当年11月15日,投资1500万美元的混凝土材料工厂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东方产业园开工,仅仅77天后,混凝土材料工厂三圣建材便建成投产,达到了每年为埃塞俄比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50万立方米优质混凝土的产能。

  一个工厂,从开建到投产仅用时77天,这在埃塞俄比亚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的海尔马里亚姆称赞这是“三圣速度”。一时间,埃塞各大媒体纷纷前来报道,“三圣速度”火遍埃塞。

  据三圣埃塞公司总经理胡向博介绍,三圣建材有2条HZS180混凝土生产线,采用的是即便在国内也领先的全封闭绿色环保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全自动控制及配合比数据的实时保存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

  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三圣建材不但为埃塞生产绿色环保的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和特种构件,还准备为埃塞俄比亚和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混凝土技术标准。

  开设医药厂

  缓解埃塞药品紧缺问题

  2017年5月,借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机会,海尔马里亚姆约三圣股份董事长潘先文见面,在一番感谢后,又向三圣股份提出了新希望。

  “我希望你们再次展现‘三圣速度’,在埃塞建医药工厂。”胡向博回忆,海尔马里亚姆总理提出要求时非常迫切,令他记忆深刻。

  2016年,三圣股份并购了百康药业的全部股权;2017年上半年,三圣股份全资收购了春瑞医化的股权,进军医药产业。海尔马里亚姆“嗅觉”敏锐,立即提出希望三圣股份在埃塞投建医药工厂。

  海尔马里亚姆的迫切自有理由。当时,埃塞俄比亚有21家本土制药公司,产能只能满足市场总需求的15%,另外的85%只能通过进口药物来满足,每年进口药物总值超过3亿美元。

  应“老朋友”邀请,2017年三圣股份又投资8500万美元,在埃塞创办三圣药业,引进中国最先进、符合GMP标准的设备和技术,生产维生素类、心血管类、胃肠道类、抗结核类、解热镇痛类和抗生素类固体制剂,软袋输液、小容量注射剂等基础药品。三圣药业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第一家通过药品GMP认证的药厂。

  2018年年底,三圣药业医药工厂在埃塞正式投产,达到符合欧盟标准的年产能:药片50亿片剂、胶囊10亿粒、大输液2000万袋和3亿支小容量注射剂,这将缓解埃塞及周边国家药品紧缺问题。

  三圣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亚德说:“我们公司的投产,不仅为拥有近1亿人口的埃塞缓解了药品紧缺问题,对于埃塞外汇储备贡献也是巨大的。我们还计划为埃塞挣外汇,因为我们的产品要出口到整个非洲。”

  分享经验

  登上联合国讲台

  亚德在埃塞当地的制药行业已经工作了20年,在介绍三圣药业试生产情况时,他用得最多的就是“唯一”“最好”两个词,言辞中满是欣喜和自豪。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三圣股份在埃塞投资的两家企业(三圣建材和三圣药业)全部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该国贡献4亿比尔(约1400万美元)的税收。

  两项目均提供进口替代产品,如满负荷生产,每年将节约外汇达9800万美元左右。与此同时,两项目产品均可出口创汇,如满负荷生产、50%产品出口,则每年可创汇约4000万美元,可一定程度为缓解埃塞俄比亚外汇短缺作出贡献。

  此外,三圣药业和三圣建材还为当地创造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员工本土化率达到90%。部分优秀埃塞员工还有到中国培训,成长为骨干的机会。最终,这些员工可以助力当地自主开展生产管理。

  2017年11月,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第十七届大会邀请,三圣股份与阿里巴巴、华为、华坚集团、力帆集团一起,出席了“第三个非洲工业发展十年”活动,并登台介绍发展经验。

  三圣股份董事长潘先文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民企投资非洲可以帮助非洲伙伴在工业发展初期少花成本、少走弯路。

  潘先文还介绍,下一步,三圣在非洲的发展策略是“产业开路、职教跟进,深度融合、互利共赢”。除了医药和建材投资,针对非洲工业化发展阶段出现的人才瓶颈,三圣已联合中国有经验的大学,拟在埃塞建设职业教育产业园区,让当地人掌握劳动技能和管理知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开启三圣非洲发展策略的第二步。

  新闻链接》》

  他被称为埃塞的“民间大使”

  本报首席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唐璨

  在埃塞建厂的这段时间,三圣股份董事长潘先文每个月都要到埃塞跟进工程进度。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一直以来,非洲很多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困难,大家都认为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进口需求难以满足是最大的经营障碍。但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最棘手的问题,埃塞大部分当地员工受教育水平偏低,职业技能短缺,才是症结所在。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长远来看,更是会拖非洲工业化发展的后腿。

  因此,从开办工厂初始,潘先文就开始思考非洲地区的人才培养问题。他筹划着,在投资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联合中国有经验的大学,在埃塞设立职业教育产业园。园区以职业教育为龙头,辅以实训基地,前者为当地学生和无职业技术的劳动力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培训,后者则将理论知识与实训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每一次来埃塞,除了跟进工程进度,潘先文还会带上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朋友来考察、了解埃塞市场,并促成一些人在埃塞投资。也因此,埃塞有官员笑称,潘先生做了埃塞政府应该做的工作,是埃塞的“民间大使”和“招商使者”。但在潘先文看来,自己只是为两国的商业投资搭建了一个小小的桥梁。

  让潘先文当得起埃塞“民间大使”这一称呼的,还有他在企业内部倡导的对于埃塞本地员工的尊重。在三圣,中国员工都把埃塞本地员工看作是“自己人”,不仅在工作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在生活上也一视同仁——两地员工的宿舍和食堂条件相同。

  “在我们公司,是不能说‘小黑’这个词的”,三圣药业的一名员工笑着说:“在这方面,董事长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海外,我们不仅要代表自己、代表公司,还要代表国家。”

  谈及未来的规划和展望,潘先文表示,三圣会继续加大对埃塞的投资,致力将埃塞打造成三圣的第二总部。在药业领域,三圣会持续关注埃塞乃至非洲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充产品线,为当地百姓提供尽可能完善的药品保障。在建材领域,三圣将根据市场情况,逐步丰富在埃塞的建材产品种类,并努力帮助正处于大力建设期的埃塞完善对混凝土搅拌现场的管理,做到质量可控、环保、自动化生产。此外,三圣集团还有一个“小心愿”,就是希望可以通过三圣在埃塞当地的产品质量、口碑积累等,改变埃塞一直以来以欧标、美标为标准的国家标准,在部分领域引进中国标准。“如果真的能做成这件事,我们也算是为国家做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首席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唐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