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5月24日讯 (记者 金梁 吕之遥) 5月23日,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在安徽芜湖开幕。沪苏浙皖共带来318个最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其中来自浙江的展品达到104个,数量最多。
一大批代表了长三角地区乃至我国自主创新最高水平的大国重器和最新科技成果亮相。来自上海的天马望远镜、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来自浙江的类脑计算芯片、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来自江苏的中国南极天文台、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来自安徽的同步辐射加速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等项目,无一不体现出“共享创新资源,协同创新驱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展会主题。
在原始创新展区的展厅中央,西湖大学和之江实验室展位引人关注。“我们展示的是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这正是长三角科创协同的产物,实验室由西湖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彩虹鱼公司发起成立,如今在科考船、全海深着陆器、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等多个领域已有显著进展。”西湖大学相关负责人现场讲解。
之江实验室带来的是类脑计算芯片和超高灵敏量子测量科学装置。“这是一种以生物大脑为模型的神经拟态芯片。别看芯片不大,但上面可以构建百万级神经元系统,主要面向脑科学仿真、高性能目标识别等应用。”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袁继新介绍。
城市治理和政务管理方面的科技成果,浙江元素同样耀眼。在产业创新展区,杭州“城市大脑”和浙江“浙政钉”分列入口两侧,两块不断更新数据的大屏幕格外醒目。“我们这次展示的是杭州城市大脑2.0,从原先的城市交通向消防、综治、安监等领域拓展。”杭州“城市大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目前囊括了旅游系统“多游1小时”、卫健系统“舒心就医”、城管系统“便捷泊车”、交通系统“畅快出行”等,通过数据融通,产生协同效应,为城市治理和百姓生活提供服务。
记者留意到,展会特别设置了共享合作区,展示的65项科技成果都是由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力完成,惠及整个长三角区域。如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长三角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检测技术平台、长江内河危险品船舶一体化协同安全监控平台等。此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也展出了新能源、高端装备、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全景图。
“浙江带来的104项科技成果中,杭州‘城市大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的数字政府建设、之江实验室的类脑计算芯片、海康威视的数字安防系统等涉及数字经济的项目占比达到59.3%,较好体现了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相关产业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水平。”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随着长三角区域不断加大创新合作,共建创新服务,共享创新资源,基本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长三角创新协同体系,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