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6-04 点击数:716
夏日清晨,嵊泗县枸杞岛渔港内,渔民们早早地驾着小船在碧海蓝天中劳作。 拍友 姚峰 摄
浙江日报6月4日讯(记者 陈文文 王世琪)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浙江——6月3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2019年会在杭州开幕。
“我希望浙江的绿色发展理念能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曾见证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联合国原副秘书长索尔海姆,以国合会副主席的身份,大力推荐“生态文明的浙江样本”。
这是嘉宾云集的盛会,这是绿色发展的礼赞——
从浙江启动生态省建设开始,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就多次在国合会上进行交流传播。犹如一扇窗,浙江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
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值得全球分享。就在2013年,浙江的重污染天数曾达174天次,6年后,一季度全省设区市和县级城市重度污染天数为零。与此同时,超过6000公里的垃圾河被消灭,全省Ⅰ类至Ⅲ类水质省控断面比例从42.9%升至84.6%,可以游泳的河重回身边。城区绿化覆盖率超40%,相当于每个城里人拥有20平方米的公园绿地,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现。
“将昔日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流改造得潺潺流水清可见底,这一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地球卫士奖”颁奖时对“千万工程”的评价。
浙江农村,在“千万工程”指引下实现了乡村蜕变——
安吉鲁家村,7年前还是个脏乱差的落后村、薄弱村,如今一跃成为全国的样板村。原来成片的抛荒地上,建起了游客中心、生态湖,还有了18个名声在外的家庭农场。绍兴棠棣村,无地不种花、无人不卖花,从落后小山村成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年时间,嘉兴竹林村这个昔日的“华东第一养猪村”借力乡村旅游实现完美蝶变,3A级景区已初现规模……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天蓝地绿水净的浙江,成为现实生活写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变了浙江,改变了全国,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从2002年提出建设“绿色浙江”开始,浙江开启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的历程。今天的浙江,生态优势已经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省长村长,都是河长。”全国首创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保障全省所有河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浙江的6.2万名河长,连同无数的民间河长一起,谱写了一曲全民治水的赞歌。
率先在全国建立生态功能区县市环境年金制度,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建立了覆盖所有水系源头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
对丽水、衢州两市和淳安等26个县,不再考核GDP。湖州的领导干部离任,除了算经济账,还要再多算一笔“自然资源账”。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让生态优势变成了环境优势,环境优势继而变成了发展优势。
仅仅在德清,已建成并开业的“洋家乐”就有150多家,投资者来自南非、法国、英国10多个国家,2018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66.8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9亿元。
在浦江,从严重污染的“牛奶河”,到水体重新干净清澈、产业升级发展的历程,令去过浦江考察的索尔海姆惊叹。现在的浦江,电商、半导体装备、高端民宿等新产业红红火火。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浙江乡村创业,看到了美丽经济的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参与到村子未来的规划,因为“这里每一块石头都和自己的生命有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从浙江实践中萌发并不断发展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跨越山海,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在浙江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索尔海姆这样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