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

Economic watch
财富焦虑问题值得深思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10-14 点击数:443

    中国经济近年来给外界的印象是处于稳定与发展过程中。但透过种种问题的隐现及市场迹象来看,实际上中国社会民众的焦虑症特征非常明显,而财富焦虑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问题不容忽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各种理财、地产投资、股票波动带给人们财富方面的悲喜影响。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增长使得参与体的财富波动不止;房地产市场的上升论与崩盘论始终争议不断,使得投资房产的投资人财富焦虑日益随政策的变动、市场的波动而起伏;股票市场连年的低迷使得众多投资者财富缩水等,这些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财富焦虑。从另一层面来看,作为中国富人及有贪污行为的官员,在经济起伏不定、国家反腐政策的深入推进中,许多人担心投资亏损或东窗事发而选择将财富转移国外,企业家投资方面也因巨大的产能过剩、GDP回落、影子银行及债务风险规模的不确定性而担心自身财富的安全,可以说财富焦虑问题已涉及中国的各个领域。 

  财富焦虑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存在着极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国家最明显的。相关机构预测显示目前中国吉尼系数已突破0.5,尽管国家统计局年初公布的2012年该系数为0.474,但形成了严重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远超同类国际警戒线。因此可以说处于社会财富相对弱势的普通公民,其财富焦虑更为明显。

  社会发展显示:财富焦虑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不少企业员工收入水平在提高,积攒的财富反而缩水了;工作越来越忙碌,财富差距反而扩大了且失业的概率更高了;理财渠道越来越多,个人收益反而下降了。面对上涨的物价和居高的房价,广大中低收入者感到手头的钱不禁花,家里的开支与消费的底气难成正比。

  财富焦虑,是消费时代催生的一种情绪失衡,也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观念变化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紧张。从世界各国发展历程来看,均经历过,比如美国30年代的经济危机阶段、日本楼市与股市泡沫破裂阶段的焦虑扩散等。从中国近年情况来看,由于市场经济的推行,原先的社会福利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工作、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与财富支出与收入密切相关,而在经济领域出现这样那样的转折或问题累积后,人们不得不为财富的安全或保障产生焦虑,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就会出现收入分配方面的阶段性失衡,而这种失衡或社会问题的累积将加重财富焦虑。 

  三个领域内的焦虑更为明显 

    一、理财市场

  财富管理可以说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伴随着理财市场的膨胀式发展,社会公民参与理财产品的投资可谓五花八门,有购买理财产品的、有担保坐吃利差的、有信托产品投资的还有艺术品理财的等。我们以金融理财市场为例,实际上其对投资人的影响非常明显。

  据普益财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银行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同比增加25.84%,发行规模达24.71万亿元,同比增长45.44%。笔者从2013年的情况分析来看,可谓仍然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托产品,可以说目前规模日益庞大,并成为各大银行与信托合作的主要业务之一。

  由于“影子银行”、债务风险累积下的理财产品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其不可能存在共存全胜的概率,其间的品种分化与信用风险将明显体现,比如工行基金股票双重精选募集规模为100亿人民币的理财产品,从2007年11月21日发售至2013年初,竟从未盈利,截止2013年1月21日已浮亏约44%;去年某商业银行客户180万元理财产品亏成1万元等就可见一斑。

  2013年8月,南京某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客户唐女士,由于巨额损失,将此券商状告,称1000万元一年理财下来,竞然只剩28万元,如此大的理财风险正在不断暴露;而从全国情况来看,这种问题仍在不断暴露之中。同理,担保公司事件的不断出现,也是理财市场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许多信托理财产品的合同与实际收益、亏损差异明显,而金融理财所造成的投资人亏损与乱象,使得理财产品的财富管理难以让人放心,这必然加剧社会财富焦虑体的增加。 

  二、地产投资

  地产投资在中国居民消费构成中占据较大份量,但随着近年房价的高企,实际上许多投资者在一个相当难以承受的价位而盲目投资。而楼市的波动,使得这些消费者的焦虑更为明显。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在中国近年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强劲的走势,房价的不断上涨似乎给人们某种预示,房地产业会继续景气下去,然而市场规律显示,任何行业都会有成长、高潮、萧条和复苏的循环周期。研究认为,楼市政策或因素的变动总会牵动社会财富的神经。

  目前来看,多个信号的出现或正在加速中国房地产业的理性回归或泡沫的破裂。

  公开市场信息显示:近期李嘉诚主导的“长和系”相继宣告或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在某些地区已出现了楼市泡沫破裂的真实场景。比如温州、鄂尔多斯等地楼价崩溃,不少炒房客疯狂抛售,而债务风险正在从炒家向银行与个人转移,财富焦虑的面迅速扩展。据一位温州朋友讲,金融危机以来,名扬中国的温州炒房团已基本销声匿迹。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温州房价已经连跌23个月,成为房价下跌最为惨重的城市之一,这让许多以此为投资或投机的投资人困惑不止;地产泡沫的回归,高利贷市场的风险爆发、银行借款的无奈、实业经营的竞争难为等导致温州困惑现象继续。

  而从未来楼市政策来看,有可能在全国推出房产税、遗产税的挂钩,因此楼市政策的变化始终影响着社会民众的财富焦虑,而从今年以来情况来看,楼市的变化与政策也证实了这一点。有人说楼市如果出现全国性的下跌,将可能影响许多人的幸福观,财富焦虑将非常严重,这话一点不过分,但市场经济规律就是市场规律,总是处在变化之中。 

  三、股票投资

  股票投资可以说是中国公民较大的一个投资体,深沪证券账户前年的破亿户,实际上加上基金及其他形式的投资,影响的体量应非常庞大。近年股票市场相对较为低迷,但投资差异性的表现,实际上更加重了另类特别是大多数投资者的财富焦虑问题。

  从股票投资学的角度来看,股票的内在价值是由其业绩估值加回报等因素来决定,但任何市场却并不完全如此。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结构化行情越来越明显,但体现的股价变化可谓令人深思阶段来看,尽管有创业板、上海自贸区、民企办银行、影视传媒等概念类股票的不时表现,但透过资本市场阶段性表现来看,处于中国行业领军的银行、保险、通信、石油、酿酒、地产六大行业龙头股则疲弱,投资节奏或过于阶段策略不变,带给投资人的是真金白银的亏损或时机的错过。

  观察市场发现,创业板指数今年以来至10月10日,涨幅已高达93.05%。自去年12月4日最低点585.44点以来,涨幅为133%。个股方面,我们以10月9日,创业板指数突破1400点观察来看,收盘33只创业板股创历史新高,19只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00%。其中,涨幅最大的为东方财富,今年以来涨幅高达387.1%。紧随其后的天舟文化,年内涨幅351.54%。乐视网、阳光电源、迪威视讯涨幅在200%以上。

  反观来看,上述提到的银行、保险、通信、石油、酿酒、地产等权重龙头品种,其今年以来涨幅非常有限,有的还出现下跌,比如贵州茅台则逆市而下,今年初至10月10日,其股价已下跌-33.44%;中国人寿下跌-36.12%;中国平安下跌-21.48%;中国石油下跌-13.50%等。此外低价大盘银行股如工行、建行、光大银行等目前的年度K线轨迹均为下跌。这表明年初以来投资持有的投资者,目前仍处于较大的亏损之列。

  从体量表现来看,小盘题材股的受益体毕竟有限,而大多数股票投资者持有的股票相反下跌,这说明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焦虑是一种非对称性差异。而从股票投资者角度来看,投资权重股的亏损及对未来IPO发行、国际板推出等列是心存焦虑,特别是几年投资下来,亏损较重的投资者,而这部分群体并非一般的中小投资者,还包括大的机构投资者。

  综上所述,笔者仅从三个领域来进行财富焦虑问题的分析,而实际生活之中,由于就业、保险、升学及国家相关打击腐败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财富焦虑体现的领域较为广泛,而这些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如果不能很好的坚持法律为先或适应,那么财富焦虑问题的发展或将影响到稳定与社会健康的财富观。 
 
   (企业家日报特约评论员 肖玉航 载10月14日企业家日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