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12-08 点击数:356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将对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对于温企来说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昨天下午,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应邀来温,做客由温州鹿城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主办,鹿城农商银行承办的“瓯江讲坛”,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经济改革。并与温州企业家分享最新研究心得,内容涉及经济改革热点、投资经营热点领域等。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吴晓波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四个经济改革热点,即行政审批及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土地改革、金融改革、社保体制改革等,发表了“北京新三板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民间资本可以办中小型银行了”、“民营企业参与医疗和教育产业得到国家鼓励”、“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将大大提高”等观点见解。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及《决定》是当代经济改革史上的第三个重要文件,前两个重要文件分别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所透露出来的改革信息。”吴晓波指出,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而这一观点在其最新著作《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也反复提及。
吴晓波最后强调,2014年是政策落实年,对于温企来说,要牢牢把握住政策的机遇,深入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及《决定》所包含的内涵,才能摸准经济形势,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相关链接
长期关注“温州现象”的吴晓波
吴晓波现任“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 EMBA教授,主要出版作品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对话吴晓波
温州经济问题是个“慢性病”
1.您对温州经济有长时间的观察,距离上次来温好多年了,有什么不同感受?
吴晓波:我90年代初到过温州,十几年前写了《温州悬念》,对温州很有感情,也很有信心。温州能成为全国的创新改革典范,靠的是“温州人”。温州的自然资源较差、可用地少、交通优势不明显、产业工人基础和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如果从客观条件来看,是无法分析出温州曾经何以如此辉煌,主要是因为温州人。
温州人有哪些特征?我认为最重要有两个:一个是观念,观念的力量替代了资源的力量。二是善于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挖掘全世界的商机。但现在,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温州人的观念“洼地”被瓦解,信息不对称性的格局被改变。由此,温州经济的问题又变成了温州人的问题。
2.如何解构温州经济问题?
吴晓波:温州经济问题不是一个急性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出现放缓苗头,那时候温州人和温州资本大量溢出。所以我猜测从GDP上看温州经济不好,但温州人仍然很有钱。既然温州经济问题是个慢性病,那就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方式来解决。长远来说,发展区域经济要具备三个要素:有钱、有人、有技术。
相比资金,温州更缺人和技术。温州话太难懂、温州人太聪明了,以致外来人口较少,自然外来资本也会很少,而温州本身的教育基础又比较弱,外来求学人员少,本土人才培养的后劲也不足。我开玩笑说,温州要投个一至两百亿元好好建几所大学、搞几个职业技术培训基地。教育投入是长期的、最基本的,外面的人才会进来,自己的人才能留住。温州目前的技术优势是三十年来慢慢积累的,但现在大规模的制造业模式发生变化了,整个产业格局和发展模式需要改革,按温州目前的人和技术有点跟不上了。
3.十八届三中全会放宽了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准入机制,温州在金融产业中有哪些机会?
吴晓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内容,温州可以在这方面做些尝试,并向政府要些政策,应该有机会出几个大的金融家、银行家。而且我始终认为,银行业是未来最好的产业,因为被封闭太久,自1935年法币改革之后,国营资本就“接管”了银行业。经历两次“金改”,金融业终于重返民间,金融业开放是市场自由化的最关键性战役。
4.温州有企业参加淘宝双十一促卖了7000万元,但广告费抽走700万元、佣金300万元、2.3亿元的货品滞销,据多数企业反映,当天备货有一半多最终都成了库存。传统行业电商化有无更好的办法?
吴晓波:淘宝目前有800万店家,赚钱的只有10%-15%。这家企业做到7000万元的营业额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做PC端或移动端的企业都不赚钱,京东、当当也不赚钱,除了阿里集团。现在做电商还不是赚钱的时候,但这是趋势。所以企业要去适应,现在花的钱都是交学费,如果现在不去适应,未来连交学费的机会都没有了。
关于传统制造业转型,转不一定能活,不转只会死得更快,这就是未来。我认为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革命,要抓住几个关键:消费群体年轻化,未来的商品一定是适合80、90后的口味;营销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改变营销方式和渠道、改造公司管理流程等;抓住越细小的领域越好,德国提倡“隐形冠军”,要求就是做到细分市场的全国甚至全球第一。
商报记者 邵卢静 张晨
吴晓波眼中的“2014产业经济十大热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产业经济层面,值得关注的十个投资经营热点领域:
(1)大上海经济圈:随着上海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之之前取代新加坡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这里将是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圈。
(2)北京新三板: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3)三线以下城市:对这些城市的开发才刚刚开始,未来将是全球最大的建设工地。
(4)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革命:借助信息化手段,在细分市场中做最专业的公司,将“小制造”优势发挥到最大。
(5)基础于移动互联网的消费:手机用户的日益庞大、80后逐渐成为主要消费群体,移动端消费市场不容忽视。
(6)第四次产业浪潮革命:关注环保、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行业。
(7)金融产业的市场化运动:产品创新、结算创新与并购浪潮。
(8)文化教育投资:关注人的成长,一切消费型产业都是娱乐业。
(9)安全食品与健康产业:品牌与物流配送再造。
(10)物流革命:云物流、高效率的仓储建设及配送体系。
(温州商报12月8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