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21-04-15 点击数:429
重庆日报4月15日报道: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重庆科技创新的重大平台,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重要载体。高水平高质量推进科学城建设,是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发挥“三个作用”的生动实践,是重庆认真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部署。
自去年科学城建设启动以来,重庆正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大力推动科学城建设。2021年,作为建设科学城的载体,重庆高新区正式开启了科学城的项目建设年,以项目大建设推动科学城实现新发展,一大批科技平台、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陆续入驻,一个个项目开工建设,一座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已经初具模样。
聚焦科学主题 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
3月19日,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关村智酷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平台正式揭牌;3月23日,专注工业4.0智慧解决方案的思爱普SAP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投用;4月4日,航天科工新一代通信技术研究院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
频频捷报,正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坚持聚焦科学主题“铸魂”,深化落实“五个科学”“五个科技”部署的实践成果。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实际建设过程中,重庆高新区将“五个科学”“五个科技”部署落实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汇聚高端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环境3项具体工作中。
其中,通过开展科学教学、加强科学研究、完善科学设施、深化科学实验,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通过聚集科学机构、培育科技人才、壮大科技企业,汇聚高端创新要素;通过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科技交易、促进科技交流,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当前,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创新要素汇聚能力明显加快。
平台方面,已落户科学城的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重庆大学科学中心等将实现年内全面开工建设,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预计将年内投运。另外,集中签约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科学城建设创新项目达24个。
主体方面,在前期的一系列企业、人才扶持办法的支撑下,截至2020年,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市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增长92.8%、42%;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增长34.2%,徐涛院士、李校堃院士等国家级领军团队项目落户。今年3月,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式出台了40条“金凤凰”政策,其中就包括含金量更高的关于人才引育、扶持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一揽子政策。
另外,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创新生态也在不断优化。
截至2020年,举办重庆国际创投大会,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组建西南首只2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增至5个等。上述刚发布的“金凤凰”政策中,也有专门关于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内容。
下一步,西部(重庆)科学城还将筹划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合作示范区等,策划承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助推重庆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强化创新引领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西部(重庆)科学城要肩负起服务国家创新需要、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和使命,助推重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引领西部地区协同发展,离不开“高”“新”产业的支撑。
去年以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共引进中国电子重庆信创产业示范基地、平安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100亿级项目,总投资额超1200亿元,科技类项目占比超80%,其中不乏众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基本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大健康、高技术服务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3月,西部(重庆)科学城新签约正式合同项目40个、投资额47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99%。其中,四类主导产业签约正式合同项目数量占比100%。
今年,西部(重庆)科学城将继续进一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高端特色集成电路工艺平台等落地,提速华润微电子12吋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等建设;做大大健康,力争平安大健康产业园尽快开工,植恩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发平台等加快建设;做优先进制造,加快隆鑫航发基地项目建设,力争鑫源摩托车制造基地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做特高技术服务,力争中国电子重庆信创产业示范基地上半年开工,国家质检基地提质增效。未来,将努力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大健康、高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分别达3500亿元、50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
与此同时,西部(重庆)科学城还在努力尝试引入新兴产业,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推动手机、笔电企业布局5G终端设备、智能传感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数字经济,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等。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产业项目的落地支撑,还需要与之匹配的营商服务环境。
为此,重庆高新区在深化“放管服”的同时,还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项计划,在全国率先推出“三评合一”环评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一业一证”,首创政府投资项目“以函代证”、社会投资项目分段办理施工许可等,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
值得一提,今年3月,重庆高新区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按照“一位委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套产业链图谱、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工作模式,筛选一批重点产业,“链长”带头深入一线,认识产业链条,制定相应的发展和支持计划,合力推进产业链发展。
坚持品质支撑 塑造未来城市新格局
科学大道等60个重点项目开工,坪山大道、金凤隧道等加快推进,华岩隧道西延伸段等11个项目通车,建成5G基站1400余个;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院区、科学城妇幼保健院等加快推进,7所中小学校启动建设,科学会堂、北大国际医院、北师大国际学校等项目有序实施;
依托寨山坪打造科学公园,推动康城、思贤等公园加速实施,梁滩河综合整治3.5公里示范段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科学城生态水系示范工程提速建设;
……
为营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良好环境,去年以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坚持抓紧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展迅速、成效显著。
2021年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项目建设年,重庆高新区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和更高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高水平供给公共服务、高层次推进生态保护,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努力从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宜居宜游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互联互通方面,加快建设穿山隧道、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路网、快速路网等重点交通项目,基本形成“两环”快速交通系统和“六横六纵”骨架路网系统,构建四向联通、空铁联动、陆海统筹的对外交通体系,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引领、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的城市交通体系。
同时,推进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能高效的城市大脑,让科学城更聪明更智慧。
共建共享方面,多层级布局国际社区、专家公寓、青年社区、短租公寓等高品质居住空间,高水平供给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化商业商务设施等优质公共服务,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5分钟街道公共服务圈”“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同时,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抓实就业、医疗、教育、文化、社保、养老等民生兜底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宜居宜游方面,严格保护中梁山、缙云山,加强梁滩河流域综合治理,对山地、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性生态开发,展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大美湖光山色,实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300米进公园、3公里入森林。
未来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将成为国际化、绿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新样板”,是“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理念,将有力助推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拓展绿色发展路径,不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王静 刘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