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

Economic watch
融资重在细致入“微”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3-29 点击数:551

   在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千差万别。在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过程中,如何让这些小微企业“避短扬长”,用集群优势代替单打独斗?近段时间以来,多家银行创新推出“批量”融资模式,有效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同时银行也实现了风险控制与规模效益的双赢。

供应链融资破解“融资难”

“小企业经营难,难就难在周转资金上。一方面是超市货品要及时上架,另一方面是没抵押物,很难申请到贷款。”张树民和牟秀涛的境遇不是个案。在南京,像他们一样为同一超市服务的小型供应商达600多家。这些供应商一般规模较小、单户融资能力较弱;对银行而言,风险控制措施无法落实,同时也面临着“一对一”操作带来的业务效率低和规模不经济等问题。

北京银行南京分行从该超市供应链系统入手,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展开充分调研,专项制定供应商批量授信方案,提出直接以供应商在超市的应收账款质押为担保方式,解决了一批小供应商的难题。张树民告诉记者,在提交了申请材料后仅一周时间,就顺利获批200万元的授信额度。

同样是以供应链为切入口,华夏银行打造出“平台金融”业务模式,对接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掌握核心客户与上下游小企业交易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据此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由于掌握了真实贸易背景,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担保不充分”的难题。此外,中国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等也纷纷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集群批量融资突破“点对点”

近年来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36个,以博兴为代表的较发达地区产业特色明显。作为博兴县的重要支柱产业,板材、厨具产业拥有数量较多、分布密集的加工企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有的仅有2条生产线。由于受到企业规模限制,且没有优质抵押物,融资难一直制约着企业发展。

通过对博兴县当地企业的摸底调查,北京银行济南分行依托当地政府、担保公司和行业协会,按照企业行业、规模建立多层次业务沙盘,进行县域大中小企业的批量、高效开发。同时,引入北京银行商圈类专门贷款“商户贷”。截至目前,通过批量开发的方式已为50余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4亿多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

据了解,目前建设银行、华夏银行等也都逐步以商圈、园区等为重点,“批量”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商圈市场、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就像是大树上的枝叶,批量开发对于银行来说有助于整体把握信贷风险;而小微企业在集群和供应链中具有群聚效应,操作模式易于复制,突破了“点对点”的操作局限,有效地破解了小微企业质押贷款难题。

互联网技术支撑模式创新

金融服务实现批量化开发,需要技术和思路上的不断创新。目前银行业内出现的“信贷工厂”模式不得不提。所谓“信贷工厂”,就是银行像工厂标准化制造产品一样,对贷款的设计、申报、审批、发放、风控等业务,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

作为国内率先推出“信贷工厂”模式的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目前已有286家“信贷工厂”小企业经营中心。据建设银行郑州金水支行行长助理王丽萍介绍,按照“信贷工厂”流程,银行从受理申请到发放贷款,全部在“信贷工厂”内完成,小微企业贷款办理时间平均仅10个工作日。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也依托网银,推出网上批量服务模式。比如建设银行的“善融贷”采用“预授信”方式,依托银行自有网络商务平台,无需抵押物,以客户持续有效的结算量、日均金融资产为依据,改变了以往依赖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注重于对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履约能力、资信状况及资产情况的分析。

“批量”融资模式是银行业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生动实践。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金融“活水”浇灌。不断创新信贷服务模式,也有利于银行转变“一对一”的经营理念,转而锁定企业集群,实现“搭渠道、选客户、控风险、上规模”的有机结合,在开拓新市场的同时降低经营风险,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3月28日经济日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