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

Economic watch
宋卫平离开绿城的日子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8-27 点击数:2129

  距离5月23日已然三月,融创收购绿城的新闻也已慢慢“尘埃落定”。但就在我们以为收购过后,蓝城与绿城终将“尘归尘、土归土”,各自杨帆起航时,一则香港媒体关于香港证监会认为融创收购绿城不符合规则有可能不予批准的新闻又将融绿并购案挑入公众眼帘。一位绿城内部人士透露,在7、8月各地房地产限购政策逐步松绑后,宋卫平后悔的情绪油然而生,绿城他觉得卖得有些冲动了。
  宋卫平在卖绿城时候说:“我心里也是有悲凉的,我可以在绿城坚持下去,且可以奋力之后活下去,但意义何在?不如舍去,得到一份自由。”现在看来,舍去之后他的自由可能还远未到来。

  做蓝城,不能再像绿城那样“随心所欲”花钱了
  转卖绿城之后,宋卫平开启了“蓝城”之路,与过去依靠绿城自身财力高价拿地,打造高端地产不一样的是,宋卫平慢慢引入其他资金操作一些重量级的地产项目。比如乌镇雅园,以及安吉桃花源。乌镇雅园的另一投资商雅达国际,其背景投资人分别是IDG、红衫资本、云锋基金,目前项目投资超过了60亿元;安吉桃花源背后的另外一些投资则来自于神秘的浙商领袖组织“江南会”,马云、郭广昌等浙商领袖均现身其中,安吉桃花源的规划用地面积达到了8300亩。
  二次创业的宋卫平开始不在意股权的多少,反而选择了“轻资产”模式——小比例参股,强势操盘。代建、管理和品牌输出,将成为宋氏“蓝城”主要盈利模式。但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宋卫平的资金充足度不再如掌控绿城时那么丰沛充足。
  资金的问题在绿城足球事业上也有所体现,在足球休赛期,绿城没有引入一个内外援,曾有一则流言说一旦绿城无法保级将难逃被卖的悲惨结局。过去绿城中国每年花4000万元给绿城足球,算作广告费用。但在绿城被收购后,这笔钱是否还能继续已成疑问,宋卫平筹备的蓝城目前并未盈利,代建业务利润微薄,养老和农业目前都不赚钱,要养活一支中超队,还要不降级殊为不易。
  宋卫平再也没法如过去一样随心所欲的使用资金了,此前,有钱可以不计较价格的拿地、储地,没钱卖一卖项目、卖一卖股权,日子虽然艰难,但是依然游刃有余。但是现在,在二度创业的背景下,拿着投资机构的钱,得精打细算,一分钱恨不得掰开了使,他会想念过往绿城挥斥方遒的日子吗?

  限购松绑,孙宏斌“压榨”宋卫平最终价值?
  前些日,笔者坐车经过绍兴新昌的街头,矗立在在建高楼楼顶的广告牌深蓝底、淡黄字,写着“宋氏绿城、绝版收藏”,经过夏天的暴雨大风,广告布条的一角掉落耷拉,仿佛在说明王朝背后的阴影。在上海、在杭州,“宋氏绿城、绝版收藏”这句广告语遍布绿城楼盘,宋卫平的身影离去,他余剩的价值也将被消费殆尽。
  杭州的公交车上,绿城蓝庭的宣传销售单被人揉折了扔在地上,上面隐约写着凭借这张单子可以享受优惠,宋卫平曾坚称的绿城从不降价言犹在耳,但从送出百亿优惠券开始,绿城正在全线降价。一朝天子一朝臣,孙宏斌接手绿城后,正在慢慢清除绿城过往的影子。按照上市公告,7月份绿城共取得销售1,345套,总销售面积2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6亿人民币,销售均价每平方米20,644元人民币。
  而此时,杭州官方宣布,从7月29日零时起,购买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况查询记录。购买主城区140平方米及以上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况查询记录。绿城以开发高端楼盘闻名,杭州限购政策的调整,无疑将对该公司楼盘的销售起拉动性作用。绿城集团和滨江集团联手打造的“武林壹号”项目限购调整当日成交6套,成交金额1.6亿元,其中5套是一次性付款。
  绿城曾深受限购政策的困扰。宋卫平追求品质不断升级的理念使得绿城的产品线越来越趋向于高端房产,在保刚需、限二套投资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限购政策面前,绿城屡次陷入困境。
  2010年末,绿城负债爆发式增长,资产负债率达到91%。2011年,绿城拿地楼板价平均为6500元/平方米左右,同期万科的拿地均价是2700元/平方米。从2011年开始,政府重拳调控楼市,全国40余个城市,全面限购限贷。2011年底,宋卫平将新华集团地块35%股权出售,由此走上卖项目求生之路。到2012年6月,九龙仓进场,注资51亿港元,同时持有24.6%股权,成为绿城第二大股东;融创中国进场,与绿城成立合资公司,收购绿城旗下9个项目。2014年6月,在全国限购解除前夜,宋卫平售出大部分绿城股份,将绿城第一大股东之位让予孙宏斌。
  宋卫平说,与其一次次请朋友出手解围,不如一枪头卖掉了事。一时的义气用事,难免心生诸多遗憾。那么,卖掉之后,真的就无遗憾了吗?(据浙商杂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