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

Economic watch
混合所有制混什么?!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9-24 点击数:395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词时,重点强调中国经济的创业与创新。创新不单是科技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的内涵不等同于股份制,不能仅仅理解为资本的概念。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面非常广,但对国企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混什么、怎么混,是国企改革的重大模式创新工程。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开方的不乏经济专家,多少有点蹊跷的是,许多用数学方法提出一般解释力的命题,逻辑是如何让资本“说话”,艰涩难懂,与实际脱节,也不符合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其实,国企发展之初不是靠“资本”,而现在国企最不缺少的就是资金。如果我们还给国企开私有化的方子,国企改革就会成为一场资本大餐、腐败盛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谈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习近平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经明确,关键是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习主席的这段话至少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不能搞权钱交易,变成不明不白少数人暴富的改革,二是不能照搬西方模式,按自由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仅仅局限于资本要素搞混合,把国企变成国际资本的盛宴。

  因此,国企改革是构建先进生产力的模式创新。一直以来,国企的发展靠“铁人精神”、职工的奉献精神,现在我们应当继续前进,让铁人职工在奉献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发展实现同步富裕,这是“中国梦”的实践内涵。华为创始人任正非7月份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说,“我们曾认为资体主义社会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但是我们发现,社会差距扩大以后,出现的问题,也会使发展停滞。中国正走在一条正确的路”。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在美国的倡导推动下,经合组织(OECD)较全面提出了针对国企的“竞争中立”原则,认为国企有政府直接补贴、政府及其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融资与担保等六方面优势,因此要打破国企市场竞争中的这些“不中立”的优势。TPP的国企规则意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的模式优势,这远远超出了TPP谈判应有的范围。

  对此,国内有观点认为“竞争中立”原则有利于国企树立危机意识,“倒逼”国企市场化改革,推动市场成为国企最强有力的约束条件,从而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最主要方式。企业是以利润为目标的,唯此,目前理论界的潮流语境,认为国企效率低。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我国发展这样好,如果说国企效率低就不好解释,当然国企也有提高效率的难题,否则就不需要改革了。笔者在采访青海、西藏、内蒙古边远地区农牧民、边防哨所等,如今广泛享受到电力等能源普遍服务,这里的群众对能源央企非常感激,党和政府的关怀、经济发展的好处通过能源央企高效惠及到最边远人民群众。如果换个角度想,把国企承担的社会责任交给政府,由财政补贴老少边穷群众和边防哨所,让企业按成本加利润去办。企业的账面利润提高了,但不等于企业更有效率。政府向国企下任务如果变成财政出钱,实施过程也会打不少折扣。整个过程虽然更接近西方人的价值体系,但环节多了,整体的效率会下降。

  在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国网蒙东电力公司等企业采访,企业独特的文化、职工的主人翁奉献精神等,让人印象深刻,并且转化成国企组织体系巨大的生产力和利润活力。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把国企的优势和特点改没了,而是要坚持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提出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这个要求,牢牢把握这个大方向,大胆实践创新,完善和激发创新企业组织的优势和活力。

  (据中国能源报,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