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温州日报1月12日讯:据统计,温州市去年进口各类食品、日化品类商品达35718吨,总货值约5977万美元,进口量和货值比2014年分别增长约1.6倍和42%。
进口增长迅猛的同时,特点也很显著:啤酒进口首次取代葡萄酒成最大宗进口消费品,进口来源地和品种日趋丰富,新品种层出不穷。
啤酒进口首度超葡萄酒
啤酒进口量首超红酒,成为温州口岸最大宗的进口消费品。近年来,啤酒的进口一直呈现井喷式地增长,2015年更是达到23246吨,同比增长458.3%。原产国除了传统的荷兰、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法国等十多个欧洲国家外,去年还新增美国、意大利、捷克和卢森堡等国家。与此同时,诸如德国黑啤、美国白啤、美国精酿啤酒等一批酒精度较高的精酿啤酒大量进军本土市场,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啤酒口味的变化。
不过,进口啤酒销量较往年有所回落则是业内去年以来的直观感受。“虽然啤酒进口仍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但不排除未来会出现起伏,增幅有所放缓。”温州炯邦就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晓敏表示,温州人有跟风的消费习惯,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促销力度会直接影响到产品销量,“但总的来说,进口啤酒市场仍未饱和,市民的选择也日趋丰富,今后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叶晓敏表示,销售渠道做得好的进口商会尝试做一些自主品牌,这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进口葡萄酒消费日趋理性
再看曾占据温州口岸进口头把交椅多年的葡萄酒,去年虽然仍实现近8%的增长,但呈现量升价跌的情况,进口金额2923万美元,同比下降约11%。进口葡萄酒的价格愈发亲民的同时,进口来源也更加丰富,除传统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外,澳大利亚、智利、美国、格鲁吉亚等国的葡萄酒的比重逐年上升,口味更加多元化。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与三公消费的取消和市民消费趋于理性不无关系。
“以往,消费者认为进口红酒价格价高难以接受,但随着市场价格日趋透明,越来越为普通市民所接受。”瑾瑜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进口的葡萄酒达1000多种。该企业进出口部经理邹雪梅表示,进口商在进口葡萄酒种类的选择上更多是视市场反应而定,“老百姓如今越来越注重品质,会在意红酒产地,自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品种。”邹雪梅认为,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后,税率的逐渐减免也更有利于从当地进口红酒。
日化用品、调味品等成新增进口品类
“以往,温州口岸进口大多集中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华侨较集中的区域,如今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商品种类也日趋丰富。”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处处长吴海介绍,2015年进口的来源地涉及34个国家和地区,比上一年增加10个;进口食品日化品的种类则由2014年的62种增至88种。“原先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酒类、服装、牛奶、食用油等少数几个品种,去年新增了大米、调味品、日化用品等,其中仅日化用品就达82吨。”
得益于温州进口水生动物指定口岸和冰鲜产品指定口岸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进口水生动物产品和冰鲜产品首次出现在市民餐桌上。去年,生蚝、蛤蜊、贻贝、扇贝等21批次进口食用水生动物打飞的来温,总计1.679吨,货值约1.518万美元。
作为传统进口商品的乳制品,去年出现两极分化。其中,灭菌乳进口量达577吨,货值56万美元,较上一年度分别提高约55.5%和30.2%;婴幼儿儿配方奶粉的进口量由2014年的66吨降至42吨,货值也由73万美元缩水至53万美元,同比分别减少约36.4%和27.4%。“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进口量减少主要是受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吴海分析道。
服装进口在2015年也呈现明显下降,但品质更优。去年,进口服装数量5040件,同比下降27.5%,金额约为853.56万美元,同比下降11%,但均价上升两成多。
三大因素推动进口消费市场发展
除了市民对高品质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政策、服务的不断优化,国际汇率波动以及本土进口食品商会的积极培育,都进一步推动了本土进口消费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并与东盟、澳大利亚、韩国、智利等国家和地区签订14份自由贸易协定书,涉及22国家,为进口商品提供减免关税优惠,降低了国外消费品的进口成本。与此同时,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实施关检查验“三个一”合作机制、检验检疫一体化等一系列新举措,简化了通关手续,降低了进口成本,为商品进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多进口商把原来从其他口岸进口商品改为温州口岸直接进口。”吴海表示,欧盟等地的汇率贬值也使得国外商品价格更具吸引力,进一步刺激了进口量的大幅增长。
去年7月成立的温州市进口食品商会对进口消费品市场的培育作用也开始体现。“在涉及进口商品检测问题或者国内外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如果都靠个人去对接,部门难免力不从心。商会承接一部分部门职能,不管是在贸易环节还是市场培育方面,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邹雪梅说。
自澳日韩进口商品有望攀升
“进口食品在途时间较长,销售周期有限一直是行业痛点。”由意大利温籍华侨投资的“富朗克”原装进口商品超市,去年开始在温州布局平价超市。负责人林上伟告诉记者,食品的保质期有限,而从欧洲进口食品一般在途的时间就有40天左右,加上检验检疫等环节,势必会影响销售周期,因而有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将目光盯向日化用品。
瞅准欧洲汇率较低和老百姓对日用品的安全要求日渐关注这一消费趋势,瑾瑜集团有限公司也在去年开始试水日化用品进口。“反响还不错,市场接受度比较高。”邹雪梅表示,包括一些女士化妆品之类的进口商品都在逐渐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自韩日、澳大利亚进口可能会迎来新的增长。“一方面,到温州的船期相对较短,进口食品受在途时间的影响较少,加之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的生效,不少进口商品的关税逐步降低,会进一步推动一般贸易的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