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业竞赛的时代已经来临。在美国人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启动“工业4.0”战略时,同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宣布,将通过三个十年行动纲领,力争在2045年左右成为工业强国。
在低端制造业正快速从中国向其它低成本国家转移的今天,无疑,抢占制造业的“智高点”,已成重庆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01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也就是说,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重庆大有可为。
简而言之,“工业4.0”,就是将现有的物联网、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系统等创新产品联系在一起。之所以如今的工业发展强调要进入“4.0”时代,就是因为传统的制造业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比如其物料采购流程,就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采购不阳光,难查辨;二是物料堆积占用库房空间;三是传统采购局限货比三家,购买过量时存在不能退货等问题。不只是物料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都存在着转型升级的问题,这就需要布局更多的云工业平台,把互联网和制造业,更紧密地“+”在一起。
互联网在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必将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近几年来,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眼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将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作为未来重庆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力求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传统优势产业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但也应看到,重庆工业要实现弯道超车,还需补课。重庆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还要补上从2.0到3.0发展的课,然后才能向4.0发展。2016年,我们仍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这就需要我们向德国“工业4.0”看齐,“以德为师”,将“中国制造2025”很好地与“德国工业4.0”对接起来,坚定信心,坚定国际化视野,重庆工业就一定会迎来春天。
在合作对接方面,重庆工业完全可以抓住中德开展“工业4.0”合作的历史机遇,加快重大制造领域攻关,超前部署信息物理网络平台,尽快启动智能建设,加快制造业人才培养行业标准和创新设计能力建设,加强与德国在制造领域的合作。
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完全可以承载德国产业集群,实现中德合作发展,利用好渝新欧大通道,利用好德国制造业的优势,全面提升重庆制造业的水准,把重庆打造成中国的“智造高地”。(据2月2日重庆日报,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