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新貌

家乡新貌

New look at home
重庆更新“两江四岸”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20-12-02 点击数:412

  

   重庆日报12月2日讯:重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不等同于一般的环境整治和风貌改造,而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系统地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初冬时节,远道而来的红嘴鸥首次聚集山城重庆,在两江水域翻飞、嬉戏;如珍珠般散落的江心岛,草木葱茏,成为市民难得的“乡愁体验地”;星罗棋布的坡坎崖公园,蜿蜒的山城绿道,为城市营造出一片片“绿意空间”;焕新的人文遗迹,新创的文化街区,赓续文脉,导引潮流,让山城古今触手可及……

  奔腾而来的长江、嘉陵江在朝天门交汇,形成重庆主城独特的“两江四岸”城市空间格局。3000年建城史,造就了一座山水底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临水而居、因水而兴,“两江四岸”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两江四岸”作为城市发展主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江、岛、岸、城空间关系,修复生态水岸、营造亲水空间、提升滨江产业、传承历史文脉,朝着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典范城市大步迈进。

  修补山水底色

  大山、大水、大城、大乡,重庆的山水自然资源丰富。仅在主城区范围内,长江、嘉陵江“两江”蜿蜒曲折、南北纵贯、东西横穿,叠加缙云、中梁、铜锣、明月“四山”,形成了渝中、江北嘴等十个主要半岛,龙洲湾、广阳湾等十个主要江湾,还有猫儿峡、铜锣峡等六个峡谷,以及广阳岛、珊瑚坝等六个江心绿岛……

  山环水绕、江峡相拥、半岛与江湾交相辉映,这些浑然天成的大山大江大资源格局,共同塑造出重庆“两江四岸”大山水格局的形胜之地。

  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山而行、临水而居,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随着工业基地兴起,工厂沿江而立、开山打洞,两江沿线各类码头星罗棋布,高楼、道路挤占江岸……

  “两江四岸”自然生态系统病了,病得还不轻。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乔明佳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通过全面摸排梳理,发现“两江四岸”存在六大突出问题:生态系统割裂、破碎;业态功能低端、混杂;山水城人孤立、阻隔;亲水空间破碎、生硬;形象风貌杂乱、破旧;人文精神传承不够。

  具体而言,“两江四岸”滨江路大多临水起桩、高架路桥,有交通功能少亲水空间,市民见江难近江;不少江岸,动辄一两百米的高楼大厦夹江而建、密不透风,大江被挤成“水沟”;而在一些岸线码头,铺摊子一般的仓储物流、批发市场、汽车修理等低端业态随处可见;餐饮渔船为主的“流动污染源”更是在江边大量散布,污染了部分水域。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201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对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定位的要求,出台《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吹响修复“两江四岸”打造山水之城升级版的号角。

  《方案》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将重庆主城区“百公里两江四岸”打造成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城市品牌的典范,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和人文荟萃风貌带”。

  营造绿意空间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提升,特别是今年疫情形势好转过后相关工作全面提速,重庆中心城区江岸线生态环境已大为改善,滨江区域面貌焕然一新。过去江边餐饮渔船污水横流、港口码头杂乱无序的现象消失了,消落带“千疮百孔”的景象减少了,草滩、绿岸、亲水的“绿意空间”多了起来。

  今年夏天刚刚完成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的广阳岛如今也“开门迎客”,每天从朝天门码头驶出的一艘艘游轮,满载着乘客向这个长江上游最大江心绿岛驶去。

  面积近10平方公里的广阳岛曾在“大开发”理念主导下规划300多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先后开挖平场地块2.68平方公里,修筑城市道路25.45公里,让千百年来形成的小尺度梯田、自然水系肌理不复存在。2018年,重庆市果断叫停广阳岛开发,启动生态修复,建设“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

  如今,沿着环岛生态体验线路,江、山、峡、岛、湾、滩等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漫步全岛,处处呈现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构成的原乡风貌,西岛头的上坝迎宾林、野猪林鸟语花香、林木葱茏,综合示范地的广阳原乡、山顶的览江台、东岛头的燕子坪、雁鸭湖等区域描绘出原生态的巴渝乡村田园风景。

  滨水环境的改善也让对自然环境极为敏感的水鸟“用翅膀投了票”。11月初,“两江四岸”范围内多处水域出现成群红嘴鸥。鸟类研究专家表示,这是近十年在长江重庆段观测到的最大规模红嘴鸥迁徙种群。重庆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候鸟迁徙一般会选择最适宜的通道,今年长江重庆段成为大批红嘴鸥的落脚点,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地部分水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重庆市副市长陆克华表示,“两江四岸”治理首先就是从修复江岸线生态系统入手,按照“减量、增绿、留白、美境”的原则,通过治理污染顽疾、分类整治滨江护岸、优化滨江岸线功能等措施,还市民清水绿岸。

  实践城市美学

  近年来,重庆“网红城市”的美誉享誉海内外,这座曾经的重工业城市悄然攀升至国内排名最靠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一切,都离不开山水“颜值高”和人文“气质佳”的塑造。

  “烟火参差家百万”,美轮美奂的山城夜景带动重庆在“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单中拔得头筹。在重庆,大量的夜间消费发生在“两江四岸”范围内,也催生出洪崖洞、南滨路、江北嘴等国内“顶流”滨江文旅消费聚集地。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不等同于一般的环境整治和风貌改造,而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系统地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增强城市发展活力。”陆克华说。

  根据《方案》,重庆将优化调整岸上、岸下城市功能布局,提升滨江建筑品质和跨江大桥景观,优化城市天际轮廓线,提升夜景灯饰效果,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打造具有山城、江城特色的城市景观,让山、水、城“高颜值”转化为城市发展“高产值”。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韩列松说,随着“两江四岸”范围内工厂、码头和批发市场的搬迁和调整,大量既有绿水青山又有厚重人文的岸线、江湾成为下一步提升滨江产业能级的宝贵资源。重庆将通过高标准规划引领,针对当前文化旅游、城市消费的痛点和短板,进一步对城市形态、交通支撑、旅游线路等进行提档升级,营造新的文旅产业街区和消费场景。

  洪崖洞游人如织,朝天门广场“打卡”者众多,改造修复后的山城巷跃升新晋“网红”……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以“母城”渝中区为主,包括江北区和南岸区在内的“长嘉汇大景区”迎来疫情后首秀。作为“两江四岸”标志性工程,这里靓丽的山水景色、鲜明的山城风貌、浓郁的巴渝气韵,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开放游览后,人气迅速飙升。

  5月份建设完成的江北区北滨路漫行步道系统是重庆“两江四岸”重点提升项目。记者近日走访看到,步道边树木林立,花圃、花草墙处处可见,自行车道和慢跑道上休闲的市民人来人往,还有休息驿站等设施配套。马路对面,一个依托抗战时期第十兵工厂旧址打造的文创园区项目正加紧建设。

  江北区委书记李维超告诉记者,“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启动以来,江北区持续推进北滨路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滨江区域赋能,让过去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北滨路通过“文商旅居”融合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展示地、试验田。

  激活发展潜力

  到2025年,重庆“两江四岸”将基本建设成传承巴渝文化、承载乡愁记忆的历史人文“风景眼”,体验山环水绕、观览两江汇流的山水城市会客厅,拓展经济功能、开启未来发展的商业商务中心区,和“近者悦、远者来”的全球著名旅游目的地,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名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委员联名提案请求支持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打造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示范区。

  委员们认为,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势多、潜力大、活力强,已成为重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劲引擎,对于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唱好成渝“双城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力打造“两江四岸”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示范区正当时。

  尽管前景可期,但重庆部分干部和城建等相关领域专家认为,实现“两江四岸”美好蓝图,也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亟须整合借力、系统推进,以充分激发山水之城的发展潜力。

  首先,以消落带治理为代表的技术层面的挑战仍然较大。业内人士表示,受三峡工程常年周期性蓄水和长江、嘉陵江洪水影响,“两江四岸”的消落带每年都要经历几十米的涨落过程,用什么方法既能恢复生态,又能美化城市,还能发挥社会效益,是个世界性难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就让此前已经完工的部分治理提升工程遭遇尴尬。在部分江岸线,一些已完成修复治理的项目在洪水过后损失不小。专家坦言,对于消落带的认识,在经历今年大洪水后,各方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其次,重庆“两江四岸”区位地形独特,且基本为建成区,城市更新、建设审批涉及国家部委,在涉河项目审批、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更新等层面都面临诸多挑战。

  重庆地方住建等部门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能支持“两江四岸”推进核心区岸线治理提升工程,加大涉河建设项目政策支持力度,简化审批流程;建议国家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改造低效用地、闲置建筑激活、文物保护单位再利用,不断提升空间价值,化解政策瓶颈,加快建设步伐。

  此外,西部地区发展新兴服务业还存在不少先天的短板和劣势,重庆渝中、江北等市辖区建议,将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出更多首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为重庆率先在西部探索超大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城市有机更新探索经验。

  (原载《瞭望新闻周刊》2020年第48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