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6-12 点击数:876
重庆日报8月23日报道:作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有着“中华爱情山”美誉的四面山,正在以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围绕这一中心工作,一场涉及交通路网打造、场镇提档升级、接待设施完善、旅游扶贫搬迁等多领域的创建“大会战”,在四面山镇全面铺开。由此,一个未来可期的“大四面山”旅游蓝图愈加清晰。
构建快捷交通网络
渝习高速公路江津段有望年内开工,借助这一快速通道,主城到四面山景区可实现1个半小时通达!
在四面山冲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关键时期,一则关于交通建设的重大讯息让四面山人欢欣鼓舞——这一通道自渝泸高速刁家互通,直接与四面山相连,并将延伸至贵州习水。建成通车后,四面山与重庆主城不仅将实现“全高速”的时空距离,贵州赤水、四川合江佛宝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也将因此“打包”,形成川黔渝“金三角”旅游区。
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的四面山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八大景区128个景点,其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9万个/立方厘米,居重庆之首。
如何让这些优势资源进一步走出深闺?结合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四面山镇将突破口放在了打破交通瓶颈。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是旅游发展的前提。”四面山镇党委书记李世友称。为此,四面山镇从外部交通和景区循环交通入手,全力构建快捷、畅通、安全的旅游交通网络。
今年,景区公路扩宽改造和停车场工程的建成投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景区内部多年塞车的问题。同时,四面山景区旅游环线公路重要组成部分的凤四公路(双凤至四面山)年内将实现通车;连接中山古镇和四面山的中四公路明年也将竣工。借助交通路网的完善,大四面山旅游环线呼之欲出。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不仅是交通设施的改善,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四面山镇还在场镇建设、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开足火力”,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做好硬件铺垫。
目前,四面山镇滨湖广场已投入使用,养生文化广场及场镇中轴线也将于近期开工。此外,景区标识标牌系统已全部重新更换;游客中心已全面竣工并投用;四面山旅游服务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游客中心步游大道旁正在修建旅游商品市场;旅游公厕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消防站、卫生院即将完成主体工程……一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将极大提升四面山景区整体形象,为四面山“上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接待能力提档升级
“要成功创建5A级景区,‘住’的问题必须优先解决,这是景区承载能力的关键,是提档升级的基础。”四面山镇镇长孔令兵表示。
如何在“住”的问题上做文章?2012年以来,一场针对农家乐的“升级行动”,为四面山吸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
位于大洪海景区的山林山庄第一个吃了“螃蟹”——对房屋风貌进行整治、打造出能容纳100人参会的会议室、客房硬件也实现更新换代……山林山庄一举实现了从普通农家乐向星级农家乐的跨越。
山林山庄的转变只是一个缩影。据了解,四面山共有农家乐165家,为了让这些旅游接待的“脸面”上档次,四面山镇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并由政府牵头,出台了农家乐管理办法,给农家乐提出各种硬件和软件标准,包括统一店招店牌、安装监控系统等。
然而,仅是农家乐的兴起,显然不足以支撑四面山谋划的旅游发展图景。“按照我们的想法,农家乐与宾馆的接待能力比例应该在三七开才比较合适。因此,中高端宾馆、酒店建设将是四面山接下来开发的重点。”四面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建的龙潭湖会所、升级改造后的四面山大酒店、思齐园酒店、星宿丽景酒店等改善了住宿环境和条件。按计划,红枫林度假酒店明年“五一”前将建成投用;戴斯五星级酒店、津山云燕五星级度假酒店将于年底前开工建设,青龙嘴酒店将于近期开工,益欣酒店、星宿丽景酒店改扩建将于下半年启动……随着一大批酒店建设项目的上马,四面山“住”的问题将由“难点”变为“亮点”。
集中打造“梦想家园”
洪洞村顺山台田,趁着清晨的凉意,周光学站上了一处山头,眺望远处的一大片工地。
挖掘机、大货车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黄墙青瓦的小洋楼正在这机器的奏鸣中,从图纸变成现实。
周光学的新家就在这里。这个由四面山镇创新打造的第一个高山生态旅游扶贫搬迁集中居住点,将在明年年初实现一期入住,和周光学一样的数十户“高山移民”将告别居住了几十年的木瓦危房,搬进花草掩映的“梦想家园”。
把发展旅游产业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四面山镇创新思路,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的洪洞村实施高山生态旅游扶贫搬迁,让农民从根本上摆脱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脱贫致富。为此,四面山镇对高山生态旅游扶贫搬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由政府引导、扶持,农民自愿参与,进行集中居住点建设,同时引导农民联合建设高档次农家乐。
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四面山景区的整体包装打造,提升景区形象,同时改善了景区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更为他们增收致富带来了机遇。
(文/王萃 王静 图片由江津区委宣传部提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