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新貌

家乡新貌

New look at home
渝北:为百姓铺筑“幸福路”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8-26 点击数:595

     

交通运输是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是事关民生、民心的重要事业。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渝北加快提高各乡镇客运通达率、全区公交覆盖率,优化线网布局,逐步解决撤并村不通公路问题,让百姓出行更加畅通、快捷、舒适、安全。

撤并村通路“暖人心”

“以前出门都是走山间小路,现在车子开到家门口,打个电话就可以‘送货上门’。”王远贵在渝北区古路村经营着一家副食店,此前因为公路不通,进货只能自己肩挑背扛,“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刚好就够放下一只脚。”就是这样一条路,王远贵一走就是几十年。

古路村是一个撤并村,由原来的鸦鹊村、古路村、土门村撤并而成。王远贵的居住地属于过去的鸦鹊村范围,住着800多人。

今年,7.1公里长的古鸦路建成,分别与古沙路和古广路相连——困扰800多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不仅是古鸦路,据了解,目前渝北区已全面启动撤并村不通公路和行政村不通畅的调研,对各乡镇进行实地考察。届时,根据考察结果,将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规划未来几年农村公路的建设计划。

“‘走出大山,缩短与外界的距离’,这是村民多年的企盼。”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公路是乡村之间互通运输的依赖。路通了,才能解决村民“出门难”问题,进而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

截至2013年11月,渝北已下达解决7个撤并村不通公路问题的计划,这些计划目前正在抓紧实施中,力争用2至3年时间,建设撤并村通达公路150公里,解决50个撤并村不通公路问题,实现300户以上的撤并村公路通达率100%。

农村客运“到家门”

“以前去两路,要走20分钟才能坐上客车。”黄敏住在统景镇,在客车还没调整的时候,她总要提前半小时出门,提着大包小包去等客车。“现在方便了,出门就走3分钟,再也不用赶了!”她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 自从今年9月我市提出实现农村客运通达“双百”的目标以来,渝北大力完善农村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宽客运网络覆盖面。截至2013年11月,已实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60公里,新增和调整农村客运线路7条。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300公里,实现符合客车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100%。

不仅如此,2013年6月,渝北区还出台了《农村客运补贴办法和具体考核管理细则》,将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将农客经营企业的班车座位总数分三类片区进行补贴,进一步推动农村客运通达“双百”工程建设。此外,渝北区已顺利成为市交委的农村客运补贴试点,得到市级补助资金150万元,这对促进渝北农村客运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下一步,渝北将充分利用区财政对农村客运实行补贴和纳入市交委试点的重要契机,新增和调整一批农村客运线路、客运车辆,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检查、考核,推进全区城乡客运一体化,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

公交覆盖“优化布局”

6月中旬,人和至阳光城、南桥寺至黄泥塝、大竹林至海关3条“面的”运营线路共32辆“面的”全部退出经营。至此,渝北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了“面的”退市工作。

“有公交车接替‘面的’,坐起踏实得很!”家住黄泥塝的冯霞飞笑着说。据了解,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渝北推出多项措施,一边组织协调“面的”的退市相关工作,一边完善公交运力接替方案。渝北区交委通过优化调整606路、125路、151路、879路、886路等公交线路,确保公交车的顺利接替。

同时,采用“截弯取直”、“深度覆盖”的方式,调整613路、616路、880路、865路等公交线路,开通609路、610路大站快车,新增648路、650路穿梭巴士线路和603路、642路公交线路,进一步提升了公交运行效率和线网覆盖率,让市民更加安全、便捷、舒适地到达目的地。

“我们接下来将围绕‘四区一门户’战略发展定位和‘1234’重点区域布局,切实抓好交通发展规划和服务工作。”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渝北区的交通工作思路是“1334”,即围绕“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和加快建设半小时渝北”总任务,坚持以富民强区为目标、坚持以服务出行为根本、坚持以公众满意为追求,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大交通发展, 努力构建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和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据12月12日重庆日报  文/王彩艳 詹米璐 徐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