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3-23 点击数:674
中坝岛位于长江中,四面环水,有“长江入渝第一岛”之称。这个岛屿与外界联系只能靠渡船,其中国传统乡村生活方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存留至至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但岛上村民的生活还是在变。前些年,这里就成为江津区手机普及率最高的村落之一。如今,岛上种植户又借助手机上网,尝试起了科学种地。村落原始风味与现代科技文明,在这里和谐共存。
多年不变的“原始生活”
中坝岛隶属于江津区石蟆镇羊市社区,面积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80余人。因为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实际在岛上居住的仅800人左右。
长十余里的江岸线上处处可见绿竹。登上岛屿,穿过竹林,走不多远便是村民聚居区。房子有土墙房、砖房,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子,当地人称“窝凼”。
“窝凼”有100年左右的历史,早年是岛上大户人家的住所,土改后分给了村民。目前,仍有46户人家住在里头。
再往上走,是800多亩田土。这是岛上居民赖以生存的根本。
岛上有200多棵百年龙眼树。每到果实成熟时,密密匝匝的龙眼果总会将枝头压弯,十分喜人。江风、草坪,还有葱葱郁郁的树林,中坝岛的景致数十年来没有太大变化。
这里的土地以砂土为主,加上四面环水、光照充足,适合种植甘蔗。计划经济年代,岛上的农民便享受特殊待遇——和城里人一样吃供应粮。
村民谢显清曾外出,当上了“城里人”,但在十几年前又回到岛上,以种植甘蔗、花生和烟叶为生。和岛上许多土生土长的村民一样,他喜欢这个几近与世隔绝的村落,宁愿住在老旧的穿斗房里,也不愿意去城里儿女家养老。
嬗变中的传统村落
但事实上,中坝岛并没有真正与世隔绝。
1991年,电力“渡江”后,岛上村民用上了电灯、电视机、电冰箱和自来水。羊市社区综治专干赵泽贵告诉记者,2002年时,岛上2000多居民就拥有了100多部手机,普及率在江津区各自然村首屈一指。
中坝岛上,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和三轮农用车,大型现代化农机根本运不上来。但这并不影响新一代农民用自己的方式与现代文明接轨。
53岁的杨世儒年轻时外出打工多年,“见过世面”的他是岛上第一批拿着PH试纸种地的人。1995年,他用PH试纸测出土壤酸碱度后,因地制宜为甘蔗地配方施肥,种出了更甜的甘蔗,在岛上轰动一时。
这几年智能手机兴起,一上网便能查到各种新技术。以杨世儒为代表的众多农户,通过这种方式一点一滴学来技术,又一步一步悄悄改变着中坝岛。(据6月11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