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4-18 点击数:612
据重庆日报10月14日讯: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忠县创新思路,提出了做好“生态涵养7件事”,同心共创洁净家园,建设美丽山水城市。
首先搞好垃圾与污水处理,出实招强化城市环境治理,“不做样子,不摆花架子”,为打造渝东北生态涵养示范县、保护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深耕城区出实招 六勤三定四统一
清晨6时,天蒙蒙亮,环卫工人罗清辉就拿上扫帚开始工作。
在香山二路短短的百米街道,清晨,罗清辉要进行普扫,上下午要轮班,从街头到巷尾,擦果皮箱、捡白色垃圾、整理花台……这样的作业方式循环往复。
“城市的街道就像自家的客厅,打扫干净才会让居民感到舒适。”罗清辉说,“工作虽然辛苦,但做好了特别有成就感,也能展现出环卫工人的价值。”
的确,通过环卫工人的辛勤劳作,忠县城区环境才取得了傲人的口碑。据统计,每一个忠县城区环卫人员日均保洁面积就达7300平方米,作业强度大、作业范围广。
为了进一步细化市政设施、市容环卫等城市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作业标准,忠县实施市政设施管理“四统一”(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着色外观、统一整体效果),健全保洁“六勤”(勤扫、勤巡、勤捡、勤运、勤督、勤冲)机制,强化落实垃圾清运“三定”(定时、定点、定人)原则,坚持一日三普扫、全天候保洁和错时清扫。尤其是在垃圾清运方面,转变传统作业方式,将“日产日清”变为“即产即清”,彻底清除城区垃圾。
通过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多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严格量化考核,环卫管理团队活力不断激发,工作主动性不断加强,为打造整洁、靓丽忠县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细节管理惠民生 背街小巷大变样
城市管理是否到位,除主次干道管理有序外,背街小巷也不能忽视。
“库区的生态涵养之于忠县,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垃圾、污水的处理。在忠县‘生态涵养7件事’中,如果这两项都搞不好,还谈什么生态涵养?”忠县县委书记刘贵忠说。
为推动城市管理服务向基层延伸、向背街角落延伸,忠县因地制宜地建立了科学的背街小巷、化粪池、地下管网管理机制。
忠县城乡建委负责人说,背街小巷整治乃“民心工程”,通过完善《县城区社区市容环卫考核方案》,采取暗访的方式将市容环卫考核工作向县城区范围内的“19+2”个社区延伸,真正将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忠县还建立严密、系统的考评机制,重点以排名激励和“以奖代补”来推进考评工作。具体而言,是通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暗访与社情民意调查相结合,对各乡镇、社区环境卫生、城镇容貌、设施管理等情况进行季度、半年综合考核排名,并对乡镇场镇环境卫生开展考评,达到90分及以上的乡镇,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乡镇场镇管理补助经费20万元。
此外,忠县还组织社区对“三无”化粪池进行整治,并落实专项经费予以补助;加强了背街小巷张贴栏管理,规划设置便民信息张贴栏146块,严厉打击乱贴乱画行为。
截至今年6月,忠县累计新装背街小巷路灯400余盏,更换破损检查井1440余套,抢修更换电缆2500余米,疏通雨水、污水管道近6400公里,清掏雨水、污水检查井3300余座,改造污水管道2460余米,整治人行道2.74万平方米……100多条背街小巷因此变了模样,居民出行道路条件大大改善。
“现在的路面变得更加平整而干净,重新翻修的外立面、透水砖古朴又有安全感,路旁墙边的藤蔓和花草更加生机盎然。这一条条原本平凡的小巷焕然一新,成了‘小巷一景’。”忠县实验小学校五年级学生张弘毅这样描述这座城市。
3、垃圾处理无害化 城乡实现全覆盖
今年5月,忠县日处理200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线和日处理80吨城市污泥生产线——忠县综合处理生活垃圾环保一体化项目正式竣工并投入运营,实现了忠县生活垃圾的零排放。
据悉,该项目属海螺集团自主研发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CKK垃圾焚烧系统,是目前重庆及西南地区第一条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生产线,也是继甘肃平凉、安徽铜陵、贵州贵定之后的全国第4个海螺水泥窑垃圾处理项目。
此项目利用先进的垃圾气化技术,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固化,并将其遗留处理物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一并处置,真正实现了城区内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而这只是忠县推行垃圾处理无害化,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的举措之一。2015年以来,忠县将农村陈腐垃圾治理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作之一,县领导牵头开展专题调研,指定并实施了《全县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办法》、《忠县乡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并计划用3年时间清运整治全县自然堆放生活垃圾16.7万吨。
目前,忠县采购了760万元垃圾前端收集设备配送至全县各乡镇及相关单位;投资100万元用于清运复兴、新生、忠州、东溪等集镇的陈腐垃圾,切实解决农村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历史欠账;已建成龙蛇背、石宝、乌杨、马灌、汝溪5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覆盖2个街道办事处和18个乡镇,为全县垃圾一体化处置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模式提供了条件,基本实现了全县镇级生活垃圾收集及近距离运输的全覆盖,走在了库区各区县前列。
4、城市管理人为本 百姓真正得实惠
如今的忠县,无论是走在城区街头还是背街小巷,干净靓丽的街道路面、新型环保的果皮箱、粉刷一新的护栏杆、修剪整齐的绿化带,犹如游走在一座美丽的大公园里。忠县相关部门有序推进队伍建设、环卫安全管理、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市政维护等各项工作,使得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我住城里5年了。这5年,城区环境不断变化,从以前的荒坝子到现在的鲜花绽放、绿树成荫,真是旧貌换新颜!”家住忠县健康路的罗安达说。
为了让城市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贴近民心,忠县还多方开展一系列宣传工作,呼吁群众爱护城区环境。如以忠县环卫工作为背景拍摄的微电影《幸福需要你的文明》、《科学处理垃圾 做文明好市民》及《环卫工人曾至琼——城市清洁的守护者》,通过网络、电视反复播出,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城市主人翁意识……
刘贵忠认为,生态涵养是“资源”,涵养好了生态,不仅不会拖累发展,反而能助推发展提速;生态涵养是对库区群众做的大实事,不能做样子、摆花架子,必须讲求实事求是,取得实效。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群众生活便捷,真正享受实惠。”忠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以人为本,全民共建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既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落脚点。”
不难想象,在坚持城市管理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的理念下,在各项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下,未来的忠县发展将愈加宜居怡人,必将成为渝东北这方土地上真正的生态品位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