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阅读

要闻阅读

News Reading
温暖民心的幸福乐章---十八大以来民生改善成果述评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11-12 点击数:325

   据人民日报11月12日讯:棚改房里传来阵阵欢笑。1000多万户家庭已“忧居”变“宜居”,“5年内再改造1000万户”的承诺,掷地有声;

  溪沟水涧飘来缕缕荷香。6000多万农民从人居环境整治中受益,“到2015年完成至少6万个建制村环境整治”的目标,备受期待;

  七村八寨铺通条条坦途。2万个贫困村已搭上交通扶贫的“快车”,“2015年前为特困地区再建10万公里通村路”的消息,鼓舞人心;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改革发展的成果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守底线,增收入,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牵系在心,一年来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查研究。在太行山深处的农家土炕上,在湖北恩施的挂坡地上,在包头狭仄的棚户区里,在湘西土寨成片的柚林中……到处留下他们察民情、问民生的身影。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小康的新指标。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意味着我们不仅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更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让百姓切实分享发展硕果。

  全面建成小康,就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饭碗”多起来。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与之密切相连的就业却创出历史新高。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066万人,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与2012年同期相比,多增42万人。

  就业创新高,创业环境也更宽松。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和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为居民自主创业降低了门槛,千千万万个草根创业者将续写“创富”神话。

  全面建成小康,就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让“荷包”鼓起来。

  十八大以来,各省相继出台具体的收入倍增计划。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9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同比名义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增加收入,尤其要盯住“底线”。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有24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高达18%。

  全面建成小康,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十八大以来,扶贫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扶贫措施不断强化,一批水、路、电等具有扶贫先导性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其中,今年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将建设约6500公里高速公路、2.1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以及超过8万公里农村公路,直接惠及1.2万个贫困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会少!

  保基本,上水平,构建民生保障安全网

  入冬,75岁的贾淑珍喜滋滋地搬进了吉林通化五道江镇的丽源小区。“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小楼,老高兴了!”一间20平方米的棚屋,贾淑珍一家住了49年,自来水常断、墙壁漏雨垮塌成了她的心病。如今,棚改房热乎乎的暖气,不仅让窗户染上了浓浓雾气,更为她添了喜气。“新房子有自来水、暖气,上厕所再也不用排队,多亏党的棚改政策好!” 

  新型城镇化,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简陋危房。让百姓住有所居,这一年,廉租房、公租房加快建设,危改、棚改齐头并进。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计划新开工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620万套,基本建成410万套,分别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98%和87%,完成投资8200亿元。此外,5年内改造各类棚户区(危旧房)1000万套以上,更多百姓将搬离危房、棚户区,“忧居”变“宜居”。

  “要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为实现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灾有所帮……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

  让百姓老有所养,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全国,保障水平与时俱进。

  去年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取得了制度覆盖全国的历史性突破。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有1.32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到养老金,拥有普惠的养老保障。在保障面扩大的基础上,保障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迎来了“九连增”,再提高10%,企业基本养老金的月平均水平已接近2000元。

  让百姓病有所医,13.4亿人看病能报销,2.3亿人大病得补偿。

  2013年,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约为75%,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为70%,切实改变着贫困居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还使城乡居民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再获不低于50%的补偿。截至今年8月底,该制度已覆盖2.3亿城乡居民,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为众多医疗负担较重的家庭雪中送炭。

  让百姓困有所助,城乡居民低保制度的“质量”稳步提升。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城乡低保补助资金987.7亿元,较2012年增长12.9%。不仅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补助标准差距进一步缩小,相互衔接、运行有效、保障特困群众的兜底制度也在构建,保障制度不再碎片化。目前,最低生活保障正在实现与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制度的无缝对接。绝大多数省份,低保户不仅能领取每月的低保补助,还拥有子女教育免费、看病有补贴、入住廉租房、供暖不花钱等一系列帮扶措施。

  补短板,促公平,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从基本温饱到营养健身,从遮风避雨到宜居环保,从先富起来到共赴小康……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判断标准也越来越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的话语,正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改革,补齐民生短板,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好写照。

  防止阶层固化,创造机会公平,教育公平迈出关键步伐。继去年12月30日,京穗两地同日公布了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升学考试办法后,全国已有30个省份出台异地高考方案。异地高考,这一承载着近3亿流动人口对公平教育梦想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今年起,国家还决定提高重点大学的农村子弟比例,更多“寒门”出学子,更多农民家庭的命运有望由此改变。

  打破利益板结,缩小贫富差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到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提低”之举让低收入者看到希望;“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控高”措施让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严格规范非税收入”、“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以“公开透明”为导向的改革目标赢得普遍认同。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评价说,改革方案“直面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突出矛盾”,有不少“政策新突破”,有利于当前矛盾的解决。 

  从婴儿奶粉进药店到《食品安全法》征意见,食品安全监管再上台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以来,婴儿奶粉质量安全成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研究议题,《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正公开征求意见,以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市场准入制度、召回制度等为重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正建立健全,为百姓搭起放心餐桌。

  从去除雾霾到清理垃圾,建设美丽中国加快了步伐。今年下半年,《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接连发布。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都要比2012年下降10%以上,设市城市摆脱“垃圾围城”困境,各地立下的“军令状”让百姓看到了党和政府再现蓝天白云、清新空气的坚定决心。

  民生持续改善,彰显着党和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

  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出台更多惠民举措,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奔向全面小康之路必将更加宽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