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11-16 点击数:417
据新华社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九大看点:
看点1
财税改革力促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15日公布的(以下简称决定)传递出财税改革的新信号。
“税收的原则是税负公平,房地产税改革与普通百姓的利益紧密相关,通过加快立法可以推进改革的进程,立法过程也是形成共识的过程,可以增强改革认同,减少改革阻力,协调社会各方的关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说。
“值得注意的是,完善立法作为财税改革的一项重要原则。”刘剑文认为,财税改革涉及多方关系,包括国家和纳税人、立法与行政、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等,通过完善立法可最大限度集中民情、民意、民智,实现公平。
看点2
股票发行将推行注册制 释放资本市场活力
决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这是股票发行注册制首次列入中央文件,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影响。”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中国股市市场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就是对股票发行的过度行政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发行由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并不意味着发行标准的降低和监管的放松。相反,注册制对事后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以更加严格的监管维护市场健康运行。这要求证监会的职责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监管重心后移。“证监会需要把更多精力由审批转移到查处市场违规行为、打击证券犯罪和维护市场‘三公’等方面。”董登新说。
看点3
自贸区不断“扩容” 对外经济不断强筋壮骨
决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其他自贸园区,目的同样是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各地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特色,结合他们的各自优势发展自由贸易园区,可以发挥更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决定提出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并做出了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一系列具体部署。
专家普遍认为,上述政策安排着眼于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其意义不仅限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有利于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互补支撑的格局,在内陆沿边开发开放中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看点4
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
国企改革锁定“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决定提出,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明确了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内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决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意味着国有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将以国企改革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决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这进一步强调了国有资本的全民所有性质,广大人民群众将更多享有国有资本收益。
根据决定,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
“决定关于垄断行业改革的思路非常清晰,明确要将自然垄断性环节和可引入竞争的环节分开,同时强调自然垄断环节要靠有效政府监管克服垄断弊端。”冯飞说,比如电网、铁路路网、油气运输管网具有自然垄断特性,但发电和售电环节、油气上游开采和下游炼化销售以及铁路客户运输等环节都可以引入竞争。
看点5
建立“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让更多人迈入“中等收入阶层”
决定明确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在我印象中,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橄榄型’分配格局。收入分配改革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最重要的,是迅速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是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维持稳定的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他说。
决定还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及“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迟福林说,当前,应当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有效控制财政收入过快增长、行政成本过快增加,使城乡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看点6
从“16字”到 “20字”,
政府职能转变凸显新内涵
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专家认为,决定中涉及的政府职能和作用可概括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清晰地界定了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也凸显了新的内涵。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说,同过去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相比,决定新增了“环境保护”要求。把政府职能和作用从“16个字”增加到“20个字”,表明“党和政府对政府职能有了新的认识”,强化了政府在环保方面的职责,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张占斌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必将对我国环境保护乃至生态文明产生重大影响。预计相关政府部门将有所调整,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好生态环境。
看点7
政绩考核不以“GDP”论英雄
中国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今后将不能再唯“GDP”论英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在考虑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包括环境、生态、安全生产甚至新增债务等指标,任何以牺牲环境、人民健康等为代价创造的‘GDP’,再不能成为官员升迁的‘垫脚石’。”G20与新兴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张其佐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过度重视‘GDP’数据,有的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甚至造假,这样的‘GDP’毫无意义,也不可持续。”张其佐说。
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
张其佐表示,中央此次明确在增长导向上“纠偏”,特别是加大了除GDP增长以外,经济、社会、环境保护、人民生活等综合发展的考核指标权重,这一新的“指挥棒”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
看点8
民资办银行由“探索”变“允许”
金融改革市场化驶入“快车道”
决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提出,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由“探索”变为“允许”,一词之差凸显我国金融改革的决心。
决定还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无论是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还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这些举措均意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之举。”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说。
决定还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二字,与十八大报告中“稳步推进”“逐步实现”的表述有明显不同。
“‘加快’二字凸显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紧迫性,随着改革的提速,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市场化改革举措出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
看点9
从农村再突破 赋权于民谋改革
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国土资源领域专家认为,这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平等发展权问题、市场经济核心的产权问题,使我国城乡统筹进入一着棋动、全盘皆活的新时期。
国土资源部土地争议调处事务中心主任孙英辉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随着决定出台,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已不是“要不要”问题,而是怎么依法实践问题。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郑凌志认为,征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单靠地方政府推动已不能完成。缩小征地范围,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涉及土地收益分配格局调整,关系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中央与地方关系等各层面。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对记者说,决定强调城乡一体化、城乡平等。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土地财产权,包括抵押、处置及最根本的交易权。要加快确权,保障权益。整体性改革有系统性要求,离不开配套。希望扭转单兵突进局面,完善配套,在耕地红线、生态红线之下,使农村再次成为中国改革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