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20-07-23 点击数:615
据浙江日报7月23日讯(刘 乐 王海萍)余杭,位于长三角城市群南翼,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杭州的都市新区。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梦想小镇、湖畔大学在这里相继落户,无不彰显着这片创新活力之区的独特魅力。
去年,余杭区生产总值2824.02亿元、财政总收入726.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6%和16.45%,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区县(市)前列。这张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折射出余杭区委、区政府对“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理念孜孜不倦的实践。
创新发展,人才为先。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引领下,近年来,余杭区大力推进人才创业便利化改革,构建起“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的“全生命周期”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截至2019年底,余杭区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000余名,总量和增量位居全省首位。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以打造长三角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为目标,余杭区全力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成为无数创业者拼搏奋斗的圆梦天地……
打造人才磁场
探索精准引才之路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动力。人才蔚,则事业兴。
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所在地,余杭在招才引智的道路上,做得更多,想得更远。
立足本地,放眼全球,余杭通过举办国际性大赛,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配套建立人才“以赛代评”机制。构建全球21个城市海外引才驿站体系,形成链接世界的人才发现网络。
让市场成为激发人才积极性的“指挥棒”。余杭创新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尊重市场规律、价值规律,以人才薪酬、股权估值等为影响因子,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探索人才与项目联动评审的人才评价机制,享受相关政策。
余杭深知,始终是人才最懂人才。建立“举荐人”制度,“以才荐才”,就是注重发挥同行评议机制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余杭将全区92名两院院士、国家级专家、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纳入“举荐人”名单,明确每人每年可推荐2名人才。以高层次人才引才,所荐人才质量有保障,引进单位更是事半功倍。
以国际性大赛引才、以市场化评价引才、以高层次人才引才,成为余杭推动人才发展通道的“三驾马车”,也因此探索出一条极具竞争力的引才之路。截至去年年底,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35万,人才集聚新高地建设驶入快车道。
以坐落于未来科技城的“浙江人才大厦”为载体,余杭积极建设研发总部、创新中心,实施优惠政策融通,支持全省各地的人才企业进驻,打造服务全省的“创新共同体”。
此外,利用低效工业园区、闲置厂房等空间资源,余杭深入实施人才创业“大孵化器”战略,为创业创新人才提供“拎包入驻”工作场所,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多样化的新型孵化服务。
据统计,去年余杭区新增人才孵化载体45个,新建面积约184万平方米,为“人才磁场”释放出强大的创新动能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
优化人才生态
共筑创新创业家园
从让人才“为我所有”,到让人才“为我所用”,余杭以引进和培养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推进人才战略,全力打造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最佳生态,走出了一条聚集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创新之路。
设立全国首个人才小贷银行,全省首试“人才创业险”,为人才创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保额保障。创建全省集首个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为一体的知识产权综合性服务平台,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为人才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组建金融人才服务联盟、人力资源服务联盟等,依托市场主体提供全要素保障……创新便利化创业服务机制,余杭一直走在前头。
7月15日,集创业、孵化、交流、路演、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人才综合体——余杭国际人才港正式启用。设置其中的余杭区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专窗也同步启动,通过“专窗+专员+专网”的服务方式,针对高层次人才开展“个性化”一对一服务,实现人才的政策兑现全流程“只需跑一地”。
余杭的实践表明,发挥人才政策的黄金效应,其实需要政府做得更多。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既要服务人才创业创新的“大事”,也要解决人才忧心闹心的“小事”。
让人才安居有保障、办事有平台、排忧有渠道,余杭积极开展科技人才服务进科创园、进孵化器、进众创空间“三进”活动,精准满足重点企业、人才、项目的发展需求;组建“亲清服务员”“亲清直通员”“亲清速递员”三支“人才特派员”队伍,收集人才在创业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同时,开辟24小时企业人才问题反映渠道,实现对人才诉求“一条龙”线上办理。
针对高层次人才,余杭建立起分层次服务保障机制,除了提供市民购房、人才公寓、落户、子女就读、交通出行、旅游、体检等服务外,还专供家庭签约医生、法务顾问、教育咨询等特殊服务,在政策和服务上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余杭以慧眼识才、以诚意爱才,摸索出一道用才聚才的良方,为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