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技术

人才技术

Talent technology
杭州萧山:集天下英才,聚跨越之势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20-09-15 点击数:345

      浙江日报9月15日报道(程 羡 蒋缘圆 滕睿娜):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处于转型升级爬坡期、高质量发展攻坚期的萧山来讲,以创新人才驱动发展动能升级,成为实现新跨越的重要命题。

  近年来,萧山以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为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从多措引才到构筑高能级平台再到完善人才发展生态,这片涌动着激情和梦想的土地上,创新人才与雄厚的实体产业碰撞、交融,正激荡起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为萧山加快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新制造中心蓄能集势。

多元平台,引得金凤来仪

  东临压湖山岛,西望钱塘江,湘湖定山岛风景迤逦,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院士岛便坐落于此,这个长三角地区极具竞争力的文旅和创新高地正拔地而起。

  作为“浙江院士之家”首批试点,院士岛累计引进顶级院士专家15名,高层次人才100余名,落地孵化院士领衔项目10个,为健全产学研融合发展机制,萧山出台专项政策,为入驻项目提供最高1亿元的资金扶持,用于项目孵化、人才团队招引等,并设立10亿元规模的科创基金。

  近年来,科研成果孵化成功的好消息不断从院士岛传出:欧阳晓平院士领衔并引进的大颗粒钻石合成项目,已完成每粒10克拉的合成钻石制备,正在研发顶级的D色钻石;励建书院士领衔并引进的人工智能全自动骨髓细胞性形态学涂片扫描仪等专业诊断设备项目,预计今年将开始向市场进行推广。湘湖之畔的院士岛,俨然已成为萧山高能级人才平台的代名词。

  位于建设三路733号的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一只钢结构银白色的“求是鹰”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一如它角逐科研创新的奋斗姿态。“让科研和产业在同一个园区无缝对接,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可以顺利转化。”基于这种理念共鸣,吴汉明院士来到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担任微纳电子学院院长一职,在推进“中国芯”跑出产业加速度的同时,成为萧山招才引智的“航母”。

  事实上,除了湘湖院士岛、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外,萧山的人才创新平台呈现出持续扩容的强劲势头:携手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共建浙江巴顿前沿材料与焊接技术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快速发展,集聚各类人才600余名;信息港小镇六期建成投入使用……高能级聚才平台百花齐放,引得金凤来仪,为萧山开启新一轮的创新求变之旅夯实了基底。

人才驱动,赋能转型升级

  萧山以工业强区著称,依托民营经济先发优势,连续多年,经济体量雄踞全省前列。当数字技术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力军,萧山正以创新为驱动,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当前,萧山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爬坡期、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实现赶超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强区不动摇,大力发展创新经济。”萧山区主要领导曾坦言。

  如何有力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落实杭州市新制造业计划?如何立足制造业发展实际,促进当地资源、需求、场景与外部创新要素对接融合?萧山积极破题,杭州(萧山)信息技术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应运而生。

  中心致力于加强企业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人才、技术、培训对接合作,充分发挥工程师在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赋能中的“一线作用”,打造政府、产业、高校“三元耦合”人才引育机制,构建“人才+产业”“人才+资金”两段式人才赋能加速体系,以信息技术全面赋能传统制造业。目前,该中心已被列入省级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14个试点之一。“力争到2022年,直接或协助企业招引中高端复合型工程师人才2000人以上。”萧山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近年来,从“三名工程”到各类特色小镇,源源涌入萧山的人才大军,在萧然大地放飞梦想,凭借创新理念、技术以及强大的产业转化能力,为萧山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注入新动能。

  扎根萧山近10年,科百特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从一家大学生初创企业成长为世界一流的过滤企业。“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萧山的关心关爱支持。”企业负责人张应民说,2018年,科百特建立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拥有多个省级研究院,并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合作,下一步,科百特将加大新材料的开发力度,成立生物安全实验室、膜过滤应用中心和检测中心等,打开创新跨越新格局。

  2019年7月,胜达集团与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共建了智能包装联合实验室,并启动了院企人才赋能合作计划,通过研究院柔性引进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解决转型期的难点痛点问题。依托于此,胜达集团正致力于打造世界包装行业一流的智能工厂,培养孵化服务包装行业的一流科技团队。“我们对此充满信心。”胜达集团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彭军说。

  在萧山,像科百特、胜达一样,借力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已成为一种潮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与区内1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撬动企业研发资金投入1.5亿元;院士岛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项目8个,为萧山第一人民院、东南网架、荣盛石化等单位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17个。

  今年7月,一场“智慧萧山·赋能制造”人才项目对接会暨人才企业赋能计划正式启动。萧山将依托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围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好项目寻找应用场景,为传统制造提供赋能动力。

  再过不久,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化运作的公益性新制造能力中心即将问世,萧山将择优给予一批制造业应用场景分阶段分档资助,鼓励企研合作。企业内在需求与创新因子融合、碰撞,势必激变为一股转型升级新动能。

不拘一格,留人更要留心

  “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近年来,萧山区主动作为,不断突破“只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的传统人才观念桎梏,吸纳多元人才为我所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氛围日益浓郁。

  前不久,一条《送快递五年,90后小哥被评上了杭州高层次人才》的微信文章,刷爆了朋友圈。28岁的李庆恒在萧山一家快递公司工作。入行5年来,从客服岗位做起,不断积累一线经验。去年参加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浙江省初赛,获得快递员项目第一名,先后获得2019年优秀技能人才“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金蓝领”等称号,成为杭州市高层次D类人才。

  去年10月,杭州“人才生态37条”发布不久,萧山便迅速推出“人才新政25条”,从政策入手,破解高层次人才总量和质量发展不均衡、重点平台虹吸效应不明显、人才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痛点难点问题。同时更注重导入市场元素,比如,在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上,将人才年薪等体现市场价值的评价要素纳入人才分类认定评价体系,对年度纳税3000万元(含)以上的符合萧山重点产业导向的企业,根据纳税规模给予若干技术及管理的人才名额,可参照萧山区F类人才标准给予相应政策保障。

  今年以来,萧山再次升级“引才”力度。优化实施新一轮“5213”引才计划,上半年共征集高层次人才项目294个,列入扶持项目143个,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5人;出台实施《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市萧山区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的实施意见》,征集区内领军型团队13个;制定《萧山区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更大力度吸引青年大学生来萧创新创业,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76家(累计总量896家)。启动“青年人才工程”,加大对博士、硕士等青年的政策力度。“计划到2022年,萧山将新引进集聚全球青年人才10万名,新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200家。”萧山区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不拘一格引人才”,萧山以空前力度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探索人才举荐制度,赋予市场主体人才认定、项目评审权。优化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新增金融、电商、文化、会展、航空等行业领域认定标准,进一步扩大人才认定覆盖面,探索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率先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发动17家大型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

  与此同时,从设立线下人才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人才办事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件事联办,到推广应用杭州“亲清在线”“人才e卡(码)通”“金钥匙人才之家”等线上服务,萧山“留人留心”的“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生态圈愈发成熟。今年以来,该区线上办件量2500余件次,举办各类“云招聘”活动40场,参与企业4700家,实际帮助企业引进人才1万余人。优化人才公寓政策门槛,新分配房源400余套,协调解决子女就学问题……在萧山,越来越多像李庆恒一样的年轻人找到了理想的奋斗舞台,收获着美好人生。

  当转型升级的内在热望与蜂拥而至的英才和谐交融,当这种力量持续放大时,必将为萧山打开新的发展格局,也正因为此,致力于成长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时代萧山,值得更多期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