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技术

人才技术

Talent technology
三大组合拳,实现企业蓝领精准供给 今年温州市培养2.4万高技能人才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21-04-02 点击数:551

      温州日报4月2日讯(记者 李中)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为缓解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难题,我市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试点,打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组合拳,致力于打通技能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去年全市开展线上线下联合培训技能人才达18万人次,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获证人数和以工代训补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成绩和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今年将新增培育考核取证技能人才8万名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2.4万名以上,实现技能人才的精准匹配。

  专业+产业 就地培养对接

  近日瑞安市企业家协会会长项建忠带领20多位该协会会长单位成员来到温州技师学院新校区考察,此行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拓展校企合作,引进企业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才。

  瑞安汽摩配产业较发达,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技能型的中端人才需求量很大,而技师学院开设的机械类、电工电子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少已成为瑞安汽摩配企业的技术骨干,让企业招才引智不再舍近求远。

  对接地方主导产业,依托产业优势,为企业精准匹配技能人才,成为不少高职院校的共识。如乐清柳市职技校立足“中国电器之都”将电子专业作为试点,塘下职业中专将数控机械专业作为试点助力地方汽摩配产业人才培养,鹿城职技校鞋革专业试点依托中国鞋都产业园打造鞋类人才,建立涵盖鞋类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领域的鞋革产业链,为温州鞋产业链提供一站式人才供给。

  早在几年前,我市多家知名企业就开始和高校“校企合作”,正泰班、德力西班、奥康班、东经班……众多温州知名企业冠名的“冠名班”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温州的高校中。选择高校及相应专业的班级进行冠名,并通过灌输企业文化等方式,以影响、吸引学生毕业后尽可能地能到冠名企业工作缓解企业招才困境。将学校的课堂放到企业车间里去,让学生顶岗学习,工学交替。此举极大缓解企业对蓝领人才的需求,去年受疫情影响外来员工无法及时到岗的情况下,瓯海职业中专学校100多名学生及时顶岗,缓解企业有订单无员工的窘境。

  名师+大师 强化培养质量

  如果说专业设置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技能人才,那么传帮带学徒式的培养模式则解决了怎么精准培养的问题。近三年来全市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费投入1657元,其中企业就投入近千万元,为企业“量身打造”技术技能人才。

  在我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各职业学校聘任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社会名人担任兼职教师,更加侧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作为一名工匠,马戈应邀来到鹿城职校任教担任专业带头人,成立了国内首家中职皮雕工作室——马戈技能大师工作室。指导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训,成为工作室的重要任务之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收获满满。从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经指导培养了1000多名学生。多数学生已在康奈、红蜻蜓、奥康、泰马等公司担任设计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70多个行业企业技能工作室入驻各大中职学校,兼职比例达30%以上。这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我市主要分两种,一种就是校企共同开展招生招工,根据企业需求来培养,学生毕业生直接去企业工作;还有一种是企业的员工就是学院的学生,学院专门派老师下到车间,为员工们授课,通过1年或2年的学习,让员工成为技能型人才。

  政策引领 强化要素保障

  人才的“质”高不高,“量”足不足,决定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为缓解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难题,我市做好技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同时构建多种形式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今年,我市启动“十万工匠培育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以上,新增培育考核取证技能人才8万名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2.4万名以上。

  主要围绕培训考核、职技院校培育、技能大赛选育、直接认定挖掘、自主评价认定、项目培训发展、行业部门鉴定、联合招聘引进等八个方面进行。在技能大赛选育方面,全年将组织举办市级技能大赛50场以上,带动县级各类比赛100场以上,通过竞赛活动选拔一批高技能人才;推广行业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大力引育高技能人才,全市计划新增开展等级试点备案企业100家以上。

  在项目培训发展方面,以企业、高等院校、职技院校、园区平台机构等为主要培训力量,开展项目制职业技能培训并考核发证。并把高技能人才招引纳入“510计划”,比照相应层次人才享受10项组合政策,让更多高技能人才来温就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