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园地

人文园地

Humanities Garden
人生乐在相知心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21-03-16 点击数:401

    提到文化鼎盛,中国历代王朝中,大概只有北宋和大唐能够并肩胜出。北宋文采风流的人物多不胜数: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而大唐气象更为壮阔宏伟,诗人文人们不管在朝还是在野,都极富才情和人情味道。

    譬如唐朝诗人们的友情,就有不少被传为美谈:李白、杜甫不仅把唐诗这一时代文学样式写至登峰造极,其私交也甚为笃厚。我一直觉得从“飞扬跋扈为谁雄”等诗句中可以看出,最懂李白的还是老杜。而同样具有显赫声名的白居易与元稹,更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我们随便翻检白居易的诗作,便能理出一大摞的《寄元九》《梦微之》(元稹,字微之,排行老九)。像“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明明是自己想念元稹,却说,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三回,是不是你想我了?元稹接诗后,写了《酬乐天频梦微之》回复:“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两人虽在不同的地方为官,却时时惦念对方的寒温冷暖。天有暑意,白居易给元稹寄去了轻纱夏衣:“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过段时间,白居易又觉蕲春凉席躺着舒服,再次寄语好友:“滑如铺薤叶,冷似卧龙鳞。清润宜乘露,鲜华不受尘。通州炎瘴地,此物最关身。”元稹得知白居易被贬九江时,感同身受般地难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白之间,情真意切,堪称至交。

    高适、王昌龄之间的友情,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他们确实情谊匪浅。他们均为唐朝“边塞诗人”,且在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中留下了“亭旗画壁”的故事。其实,高适和包括“李杜”在内的很多诗人认识,有交情。但不可否认,人和人之间的情分存在亲疏远近。李白因永王李璘叛乱之事被牵连,杜甫因替宰相房琯辩护而下狱,“诗仙”“诗圣”在危难时刻都曾向彼时已官高位显的高适求救过,然而高适没有给予回应。可当他得知王昌龄路经亳州,为当地刺史闾丘晓所杀后,义愤填膺,立即挥毫上书,为好友申辩。最终闾丘晓被杀,王昌龄大仇得报。

    不过上述种种,皆不是我心目中最值得感佩的友情:李白和杜甫间的情感并不对等;元、白关系虽好,有时显得太过腻歪;高适对王昌龄可以,但对“李杜”,力所能及的忙亦不肯帮,到底有些薄凉。幸而唐代,还有像柳宗元、刘禹锡这样患难与共、生死不渝的诗人情谊。柳宗元和刘禹锡因“二王八司马”事件双双被贬。十年谪居后,原以为可以起复回京,却由于宰相武元衡等人的阻挠,两人于元和十年(815年)再度遭贬。刘禹锡知道自己此次要被贬到“猿狖所宅”的播州(贵州遵义),简直惊慌失措。柳宗元知情后,想起母亲在永州过世的往事,毅然上奏朝廷,愿将他的贬谪地柳州和刘禹锡的播州进行交换。理由是:“播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次日,刘禹锡终于改贬连州。因去连州和柳州是同路,两人结伴而行,到了湖南衡阳,他们写诗赠别之后分道扬镳。如此,一晃十年。元和十四年(819年),刘母过世,刘禹锡扶灵转回洛阳。不料途中竟收到柳宗元的讣告和遗嘱……刚丧萱堂,又失好友。百哀攻中的刘禹锡“涕洟迸落,魂魄震越”。刘禹锡后来是生还长安的,且此后官运不错,身后也是极尽哀荣。可以说,刘禹锡从五十五岁返京到七十一岁辞世,从来没有忘记过相识相知了二十三年的好友柳宗元。他深深记得,要不是柳宗元情深恩重,义薄云天,他可能早已埋骨播州。所以他悉心抚养着友人的遗孤,认真编写了《河东先生集》(我们今天看到的柳宗元作品,源头多来自刘禹锡编撰的这本书)。在刘禹锡的心中,大概怀有一份信念:你走了,我当好好活下去,并将你的那一份生命成绩也做出来!什么样的友情可贵?在我看来,当如刘柳,一起努力,一起扶持,纵不相见,亦不相忘,患难不弃,生死不负。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人生在世,若是遇到一个真正的朋友,那就一定要赤心以待,诚心以交。当然,古往今来的友情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清朝人顾贞观和吴兆骞之间,也有一段千古传颂的佳话。当然,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2021年3月16日宁波日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