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园地

人文园地

Humanities Garden
历史上著名诗人笔下的江津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6-23 点击数:819

   江津因地处长江要津得名,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扼沪渝、控涪合、接滇黔、通藏卫”,雄踞于重庆长江上游咽喉位置。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出了共和国开国元勋聂荣臻、联圣钟云舫等著名人物。中国文学史上,一些著名的文学家笔下,江津也极富昂然情趣,真乃诗意江津。
  
 陈子昂过龙门滩

    被誉为“诗骨”的陈子昂系梓州射洪人,是初唐诗文革新骨干之一,著名的文学家。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他青少年时家庭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仁侠。成年后发愤攻读,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羌族,他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被“逆党”反对武则天案株连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后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对边塞形势和当地百姓生活有深刻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在乘船回乡途中,路过巴蜀名邑江津,写下《龙门峡》一诗: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画五里,宛转若嵌空。
      伏湍煦前石,瀑水生轮风。
      流动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
      江关勤亦甚,巇萼意无穷。
      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中。
    此诗描写了江津龙门峡的诡怪险峻和气势磅礴奔腾的江水以及两岸秀丽的风光。最后两句似乎能读出他不公的遭遇和看破红尘的心境。此诗被选入《全唐诗》中,但有一误传:说是曹学佺或沈佺期的作品。其实翻开《蜀中广记》一书便能解开此密。曹学佺系明代著名学者、藏书家和著名政治人物。所编著《蜀中广记》一书,全面记述了四川的政治、文化、人物、风俗等,是一部研究四川历史的重要古籍。该书《名胜记卷·十七》云:“(江津)治西有石门号龙门滩即龙门峡也按陈子昂龙门峡诗曰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等等文字。此诗是《全唐诗》中唯一写江津的作品。

黄庭坚逗留江津吃荔枝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尊称为“一祖三宗”。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治平四年进士,任著作佐郎。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早在唐初,与江津毗邻的合江县盛产荔枝,百姓遍植,品质绝佳,犹如今江津之柑橘。荔枝成贡品,每年摘果时贡奉皇上。杨贵妃最喜吃合江荔枝,于是,各地驿站昼夜马不停蹄送往长安,以保持荔枝 鲜味。《新唐书·杨贵妃传》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时朝野上下,州府百官包括文人墨客,纷纷跟风仿效,以吃荔枝为荣,以品荔枝为雅,以尝荔枝为贵。
    江津在合江下游,受其影响,老百姓开垦土地种植荔枝,收益很快见效,至今与合江交界的石蟆、塘河等地百姓仍有种荔枝习惯。江津几江是一大片平坦半岛沙地,虽荒杂,人烟少,但肥沃。时县城不在此,有当地人在几江西段洪水淹没不到的高阔地带(今太子寺、津中一带)开辟一荔枝园,从合江引种,周围种上黄荆为屏障。因此处多为沙质土壤,雨水阳光充足,荔枝园年年丰产。 
    时过境迁,到北宋时期,虽然荔枝在宫中士大夫中受宠风头已过,但几江城里荔枝园仍风花正茂。其中,有一颗最老的荔枝树,果实味道异常鲜美,干壮冠阔,遮云蔽日,四季常青,名传巴蜀,被当时誉为“荔枝王”。
    黄庭坚因修《神州实录》获罪,被贬为涪州别驾,被安置在今黔江地区,自号“涪翁”。当时他表兄在夔州路作官,为避亲嫌,怕有包庇行为,朝上又把他推置到宜宾。宋哲宗元祜三年,在荔枝成熟时,寓居江津的三台文人李任道知道黄庭坚要由涪州乘船走长江过江津去宜宾,就邀他下船作短暂逗留聚会。李任道早年与黄有诗文交往。
     黄庭坚到江津后,李任道请知县冉木出面作陪。他们摘来味道鲜美的荔枝,在县衙后心舟亭(盐业公司后临江处)一边叙旧,一边品尝荔枝。李任道乘兴赋诗,黄庭坚当场步韵作《心舟亭次韵李任道食荔枝有感三绝》:
其一
    一钱不值陈卫尉,万事称好司马公 
    白发永无怀橘日,六年惆怅荔枝红。
其二
    今年荔枝熟南风,莫愁留滞太史公。
    五月临江鸭头绿,六月连山柘枝红。
其三
    舞女荔枝熟虽晚,临江照影自恼公。
    天与蹙罗装宝髻,更挼猩血染衣红。
    黄庭坚在江津期间,李任道陪他谈诗说文,陪他到城南20里固城山看望通直郎冯寿,黄作《闲乐记》,还赠送一虎臂杖给李任道。以后黄多次来津,其子黄相与江安知县石谅之女成亲,而石家住此江津。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过600多年,到清代雍正五年,这棵近千年的荔枝树竟至枯死,人们颇为痛惜,不忍砍伐。未曾想过了九年,这棵树竟又奇迹般地复活。多个版本旧《江津县志》皆载称其“枝叶茂盛如初。”人们大为惊喜,视为祥瑞之兆。于是,在乾隆至道光年间,在荔枝园的西面修建川主庙、养济院,东面修建福圣宫,以发挥其地灵。据说此后江津科举,登科学子大出毗连州县。

范成大后悔莫及

    范成大是宋朝著名诗人,官至资政殿大学士。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和“中兴四大诗人”。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人。在诗学上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新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终自成一家。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淳熙元年(1174)范成大官至四川制置使。在短短两年之内,治蜀政绩有声,但因积劳成疾,且年届半百,就请求去职。得到恩准后,他东归苏州。范成大离成都时,自发送行者甚众,送行距离之远,实属罕见。有的一直从成都送到乐山、宜宾、泸州等。更有的送到江津毗连的合江县才依依离去。
    从合江离开后,范成大本想船到江津时再停舟系橹上岸,但由于近来疲惫,他在船中竟然酣然深睡,醒来时轻舟已过津城,达城南大沙坝,直逼近渔洞。范成大后悔莫及,在船上挥笔写下《过江津县睡熟不暇梢船》一首:
    西风扶橹似乘槎,水阔滩沉浪不花;
    梦里竹间喧急雪,觉来船底滚鸣沙。
    此诗赞美江津长江两岸风摇修竹的和谐夜景和月光下江宽水急、沙滩滚鸣的特色景观。
  
津人力挺张船山

    张船山是清代四川遂宁人,乾隆进士,官至山东莱州知府。他是清代乾嘉诗坛射雕手,是实绩卓著、地位崇隆、影响深远的一代诗宗,亦是元明清三代巴蜀地区最有成就、最有影响、最有名气的大诗人、书画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太白少陵复出”。东坡之后,一人而已。
    江津人民对张船山可说是一往情深,热爱有加。清代同治年间,李岑、江海清二人,共同注释《船山诗草》20卷。其中《船山诗注》,有同治九年(1870)刻本,至今尚存,倍受江津当时文人如钟云舫等喜爱。李岑、江海清鹤山人,诗书传家,为船山诗歌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光绪版《江津县志》记载:李岑少年进学,四十岁以后成恩贡生。他一生课徒为业,没有做官等。
    乾隆五十七年(1792)腊月,张船山由成都返京师,经过江津,被几江风光所陶醉,他与其兄亥白系舟上岸,约与李岑、江海清二人“相晤于津城”。其间他写《石门驿》和《月夜泊江津与亥白兄夜话慨然有作》两诗。
   《石门驿》诗云:
    残云漏出斜阳影,飞上僧楼第七层。
    松溉山浓人入画,石门风乱水生稜。
    十年作赋嫌乌有,千里浮家感最能。
    恨少堆船三万卷,一冬闲煞读书灯。
   《月夜泊江津与亥白兄夜话慨然有作》云:
    绕县水如几,停桡月在船。
    暮山明寺火,冬郭聚人烟。
    宦味三年熟,乡心五夜悬。
    扁舟聊载酒,风利且随缘。
    张船山在诗中描绘了江津几江的美丽和繁华,表达他了对官场的厌恶,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挚友李岑、江海清家乡江津的热爱。 
    (据江津日报,庞国翔/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