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7-23 点击数:1062
顺治十八年,因当时天下战乱频繁,永川县令赵国显下令将永川县衙迁到了长江上游的松溉镇。
这一天,有个财主来告状,说有个农民偷了他家的牛。赵县令命将农民捉上公堂,先打了一顿,然后问他为何偷牛,这时门前突然响起击鼓声。
赵县令命将击鼓人带进来,看见竟是一个村姑,心中恼恨,将惊堂木重重一拍:“大胆!小女子为何胡乱击鼓?”
村姑立在堂下,毫无惧色:“县爷可以胡乱审案,民女也可以胡乱击鼓。”
赵县令一愣:“我胡乱审案?何来此说?”
“佘财主与民女相邻而居,因他贪恋民女小有几分姿色,多次用淫荡言词挑逗民女,被民女痛斥过几回。佘财主怀恨在心,想用诬我丈夫偷牛的诡计逼我就范。他偷偷将家中一头病牛卖给了水街子的赵屠夫,现在牛肉正在张麻子的汤锅中煮得沸沸腾腾。大人不去明察暗访了解实情,却在这里听信一面之词胡乱审案,难不成是想屈打成招?难道县老爷的案子都是这样审出来的?”
“放肆!”赵县令恼羞成怒,几时有人敢这样说话,就瞪起双眼喝道,“你是何人?竟敢在公堂上强词夺理,蔑视本官?”
“民女秀姑。”秀姑又指着跪在一旁的农民说,“他就是我丈夫。”
赵县令见秀姑不惧官府有胆识,口齿伶俐有辩才,不像个一般农家女子,于是问:“你识字吗?”秀姑笼统地说:“家中曾有读书人。”赵县令是个爱才之人,他认为凡是读过书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而有文化的人都是明事理的人,而明事理的人就绝不会去做偷鸡摸狗的事。但他不知秀姑读过多少书,心想何不当堂验证一下。打定主意,赵县令放宽颜色,好言对秀姑说:“既然你来为夫申辩,本县也不为难你,而你又读过书,本县就限你以牛字为韵作诗一首,来替你丈夫申辩。倘若诗作得好,本县就把你丈夫当堂开释。”
“县爷说话可要算数。”秀姑理理鬓发,拽拽衣襟,张口吟出一首诗来“洗脸盆为镜,梳头水为油。妾身非织女,夫岂会牵牛?”
真是奇才!赵县令心中暗赞秀姑才思敏捷,但又怀疑她是事先准备过得,脑筋一转,指着堂檐下一盆盛开的红梅花说:“此诗太过俚俗,本县要你以这盆梅花为题,再作诗一首,还得扣到‘牛’字上。”
秀姑心知县令是在为难她,但她毫不心怯,看一眼怒放的红梅,朗声吟出第一句:“玉骨冰心孰与俦。”
赵县令一听,急忙打断说:“秀姑,本县要你吟的是红梅,而不是白梅,你可听清楚了?”
秀姑一笑,随即吟出第二句:“何人点丹在枝头?”
变得好快!赵县令正在咂舌,秀姑已经吟出了下两句:“牧童睁起朦胧眼,误认桃林去放牛。”
“好!”赵县令赞叹出声,佩服秀姑确有真才实学,不禁好奇地问她,“你的才学是跟谁学的?”
秀姑如实相告:“民女幼时曾是孤女,被陈帝师(南宋时曾做过高宗老师的陈鹏飞,祖籍松溉)家收留。民女耳濡目染略习了一些皮毛,今日在县爷面前班门弄斧,还请县爷不以张狂见责为是。”
难怪秀姑有如此文才,原来是受了陈家文化的熏染。赵县令心服口服,说话算话,当堂释放了秀姑的丈夫,亲自把秀姑送出了堂外。(文/未羊 民间故事 ,摘自7月23日重庆日报农村版,图片来自网络)